MARS的商業思維(67) 管理:選人.jpg


如何知人善用,從“選人、育人、用人、留人”四個角度

談談如何把最合適的人,用在最合適的位置上。從“選人”開始

有關選人的四個重點:變招為搶、奧格威法則、態度決定一切、拒絕面霸


1. 變招為搶

對應到管理的角度看,我們選人的邏輯,也必須從招人心態,變為求人,甚至搶人

一個CEO,在企業的成熟期,其實是個COO,中間那個O是Operation,主要負責運營

在企業的轉型期,其實是個CSO,中間那個S是Strategy,主要負責戰略

在企業的創業期,其實是個CHO,中間那個H是Human Resource,主要負責人才


如何重視招人併發現合適的人才

第一、從招人,到搶人

2015年3月,雅虎宣布關閉北京全球研發中心,350人即將被裁

消息一出,無數互聯網公司蜂擁而至,上演了“雙十一”一般搶人的戲碼

雅虎建立了一個招聘群,二維碼公布的2小時內,涌入了300多家互聯網公司和獵頭

有些公司派人在雅虎的樓下蹲守,另一些公司則在大廈附近“游擊式”推廣

甚至有人追到地庫搶人。有人1分鐘內收到10余家公司的邀請

還有員工一天內增長400位微信好友,都是求推薦工程師


第二、使用創新的方法

營銷人小馬宋在暴風影音時,公司急缺產品經理,所以請他設計一個招聘廣告

他想,這麼久都沒找到合適的產品經理,再做一個廣告,就能找到嗎?

於是,他和西少爺肉夾饃聯合,在所有連鎖餐廳推出產品經理套餐

拿產品經理的名片,就可以1元吃個產品經理套餐

結果收集了大量產品經理的名片,然後讓HR去打電話了

 

 

2. 奧格威法則

你要是永遠都只任用比自己水平差的人,那麼我們的公司就會淪為侏儒

你要是敢於啟用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我們就會成長為巨人!

管理學界有了一個奧格威法則:善用比我們自己更優秀的人

原因一,是因為不安全感

在一個金字塔式的組織裡,晉升是最重要的獲得名利的方式

如果招了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管理者嘴上不說,但心裡通常會有一種擔憂

這個人會不會有一天取代我。很多管理者的安全感都建立在

“我必須是整個部門最優秀的”這個基礎之上

這就導致從 選人階段開始,管理者會阻止更優秀員工的加入

越平庸的管理者,越是如此,這就是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原因二,是因為容易溝通

因為下屬不如你,所以他總是贊同你、敬佩你、堅定地執行你的決定

以至於你的感覺越來越好,慢慢開始把對下屬的掌控力,誤解為團隊的執行力

並享受這種觀點的統一性,行動的一致性。然後,很高效率地、做很低效果的事


解決三個建議

第一,解決安全感問題

優秀管理者的安全感,來自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少機構很得意

說自己中高層變化低於5%。流動低,其實同時意味著機會少

正常的流動性,是一套篩選機制,給優秀員工以希望

安全感,更來自於自信。更多培訓和獨擋一面的機會

能給管理者自信,從而在心中容得下更優秀的下屬


第二,解決制度問題

1)直屬經理的上級,要參與面試,做最終決策

如果公司不大,建議CEO參與每一位員工的面試,杜絕不良心態

2)設定選人標準,新進員工的能力,超過其團隊的平均能力水平,才予以錄用

3)直屬經理連續兩次選人失誤,新進員工都在墊底10%的水平

扣除直屬經理一定金額的年度獎


第三,解決自身問題

作為CEO,你也要時刻反省自己

從道德的角度來要求管理者是不夠的,要從理性上解決管理者安全感的問題

監督機制的問題和CEO自身的問題,才能將此現象降到最少

 

 

3. 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能力強,一個態度好。你陷入了一個困難的決定:選誰?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定義一下什麼叫態度,什麼叫能力

態度,包括是否積極主動、富有責任心、願意協作

這是養成的性格,簡單來說,就是“想幹”

能力,包括是否有做這件事的知識儲備,是否有多年的經驗

是否有相關的資源等,這是習得的技能,簡單來說,就是“能幹”

想幹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灰飛煙滅都要幹,能幹的最高境界是把對手幹到灰飛煙滅


哪個更重要?

我們先看一個公式:態度 x 能力 = 績效。也就是說,這兩者缺一不可

前美國西南航空的首席執行官赫伯·凱勒會選擇:態度

他說:我們能夠通過培訓來提升技能方面的水平,但是我們不能改變態度 

一個人的態度,比如他是否是個積極的人,甚至自帶雞血的人,是很難改變的

但是如果有很好的態度,比如刻苦、堅韌、自律、求知若渴,那麼假以時日

能力還是有機會習得的。或者說,改變態度的難度,遠遠大於改變能力

因為他的這句話,西方的企業界有句聖經一樣的話

我們雇態度好的人,然後培養他們的能力。也有人因此說:態度決定一切


四個建議

第一、對於態度好,能力強的,破格使用

用,這沒什麼好說的。但是你更要看重這種人才的持續潛力

他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建議不要用“占便宜”的心態,低配錄用

這樣他早晚會走。建議給出超越他期待的破格條件,狠狠地留住這樣的人才


第二、對於態度差,能力弱的,堅決不用

有時候,各個部門實在缺人,你會有一種:只要你敢來,我就敢用的心態

然後心想先忙過這段,可以再調整。但真招進來後,你就會發現再調整更令人心煩

你一拖再拖,公司因此烏煙瘴氣,劣幣開始驅逐良幣,優秀人才逐漸憤然離開


第三,對於態度好,能力弱的,培養使用

這部分員工,是價值被低估的潛力股。你應該先感謝上天讓你們相遇

然後不管有沒有位置,先請他們上車,給他們充分的培訓、實戰的練習

施展的機會。他們有機會成長為公司真正的骨幹


第四、對於態度差,能力強的員工,限制使用

這部分員工,可能會成為你的噩夢。很多人說,我不是西南航空,我也不是谷歌

通常不是我選人才,是人才選擇我,真的很難

我能不能把“噩夢”先招進來,然後馴化他呢?

如果為了短期項目的利益一定要招,建議嚴格地限制使用

比如,不要放在核心的管理崗位上,有非常明確的考核指標

 

 

 

4. 拒絕面霸

面試官的三個心理缺陷:首因效應、光環效應、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首因,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人的心理有一個“缺陷”

就是首次接觸一件事,或者一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最為深刻,甚至很難改變

所以,為了留下“先入為主”的好印象,應聘者常常絞盡腦汁

他們會找最好的照相館拍攝證件照、商務照,找專業人士打磨幾十遍簡歷

把面試官可能問到的問題,用題海戰術,面對鏡子背誦千遍

訓練出把背台詞背出流露心聲的感覺。相反,作為面試官

你的考驗就是,避免第一感給你造成的心理傾向


光環效應,是指對一個人的某種優點,或者缺點產生深刻、突出的印象後

這種優點或者缺點,會像月暈的光環一樣被誇大。是常見的以偏概全的心理傾向

比如面試者“不經意”提到,他曾參加創業大賽拿到第一名

你眼中的他,立刻開始閃爍光環,創新、堅韌、有領導力等等詞彙拼命往他身上貼

你看到他的上一份工作在世界五百強公司,立刻覺得,他一定有著流利的英語

國際化視野、極高的職業素養等。所以,作為面試官,你的考驗就是

避免“以貌取人”,或者是“以簡歷取人”


近因效應就是,你花了一小時面試,最後禮貌地問:有什麼我沒問到,你想說的嗎

他這時候想:總算讓我等到了!然後,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一番對行業趨勢的觀點

對公司成就的讚美,以及對面試官的職業性的敬佩,深情並茂,甚至聲淚俱下

你之前的判斷,很可能被他最後5分鐘的“演講”改變了

因為,最近或最後的印象往往是最強烈的,可以衝淡在此之前產生的各種因素

同樣,在多人面試的時候,如果幾個人水平差不多,面試官會對最後一個人印象最深

聰明的應聘者,會在可能的情況之下,想盡辦法讓自己正好被排在最後一個


給面試官的三個建議

第一,做好崗位說明書

崗位說明書,就是這個崗位的職責是什麼?比如需要開拓新市場

需要的能力是什麼?比如拜訪陌生客戶的能力等。很多管理者不喜歡做這件事

覺得說不清楚。恰恰是因為這個“說不清”,讓選人變得“看不準”


第二,還是從制度的角度來解決

比如增加面試次數。我在微軟技術團隊時,任何一個人進微軟,要經過7輪面試

每輪獨立給出是否錄用的建議。就和打遊戲一樣,如果兩個人寫了“不錄用”

你根本打不到BOSS。另外,也可以把崗位說明書裡提到的

這個職位需要的10種能力,列出對應的準確的問題,減少面試官的隨機發揮


第三,做面試培訓

經過考核,才可以擔任公司的面試官,提高面試的質量


以上就是有關選人的四個重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 的頭像
MARS

火星思維

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