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的商業思維(63) 商業:商業視野(二).jpg


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熟練學到的商業知識?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其商業邏輯

有關商業邏輯的四個重點:零邊際成本社會、人工智能、基因技術、對賭基金


1. 零邊際成本社會

邊際成本,就是每多生產,或者每多賣一件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的增加

比如,你是個歌手,你到某個節目裡唱了首歌

你唱這首歌的邊際成本很高,因為你為此付出了一整天,加上出差、排練

可能要2~3天的時間。因此,你期待獲得不菲的報酬

後來,你把這首歌灌製成唱片,沒想到大賣了1萬張

一首歌被1萬人聽到,但你並沒有因此唱1萬遍,你還是只唱了一遍

多一個人聽到這首歌,對你來說,所帶來的總成本增加

只是一張塑料唱片的製造成本。聽到你同樣的歌聲,每個聽眾付的錢大大降低

再後來,你幹脆把這首歌放在互聯網上供大家下載,連塑料唱片都不要了

導致邊際成本直接降到幾乎為零。你的歌瞬間被100萬人下載、收聽

這時,因為幾乎完全沒有成本,聽眾只需付極少的錢

從現場唱歌,到灌制唱片,到網絡下載

聽眾聽你唱歌的“邊際成本”越來越低,商品的價格,也因此越來越便宜

其實,整個工業革命,就是一個降低“邊際成本”的革命

機器人技術、流水線管理,都是降低邊際成本的努力

設備、機器人不斷取代人的體力勞動,導致商品越來越便宜,人類財富爆發式增長


當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被取代,物質極大豐富的零邊際成本社會

可能導致所有商品都將免費,商業社會的基本功能,從創造財富和分配財富

變為只需要分配財富。而分配財富的方式也許會是:打遊戲

 

 

2. 人工智能

今天,我們登高遠眺,發現人工智能不在遠方,早已兵臨城下

它有四組大軍:語音識別,視覺識別,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

這些突飛猛進的技術,在金融,醫療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這些不確定性,是挑戰,但也是商業的機遇

對於創業者,建議大家立刻開始關注幾個領域,你會看到處處都是掘金的機遇

而對於保守者,你會看到屠城一般血洗的危機


第一,金融

2016年12月,高盛公司發布報告說,保守估計,到2025年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將通過節省成本和帶來新的盈利機會,創造大約每年400億美元的價值

金融分析師們還自我安慰說,在人工智能和人類一樣聰明之前,金融業不會被攻陷

而美國一家叫Kensho的公司,已經開始利用人工智能

每天早上8:35,給高盛的雇員們,提供自動化的投資分析報告了

當很多銀行還在雇傭大量員工,疲於奔命地接聽客戶電話時

有些先行者,已經開始提供人工智能客服,大幅度降低成本了


第二,醫療

IBM開始利用其著名的人工智能系統Watson,輔助癌症研究

Watson一周時間,閱讀了2500篇醫學論文,並為300多位病人找到了醫療方法

人工智能,在X光片識別、準確診斷、個性化醫療、甚至手術上,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生活

這個範圍就廣了。不久的將來,機器翻譯會好到,你不再需要學習外語

人臉識別將能做到,瞬間識別幾十萬張人臉,大面積抓捕或者尋找走失兒童變得輕而易舉

語音智能助手,能做出比你更懂你的決策

李開復提出了一個“5秒鐘原則”,他說:大部分人類需要思考5秒鐘以下的事情

都可以由人工智能代勞。也許所有這些事情,都是未來巨大的商業機會


下面七個領域,人工智能在可預見的將來,很難超越。我們人類隊,還可以暫時領先:

1)跨領域推理;2)抽象能力;3)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常識;5)自我意識;6)審美;7)情感

 


3. 基因技術

一個2007年出生的00後,活到至少104歲的概率,會是50%

也就是,你現在隨便生一對二胎,就有一個未來是百歲老人

聽上去很讓人鼓舞。可是這意味著,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你必須從更大的格局

重新規劃你的商業布局。你可能要關注以下幾個趨勢


第一,人類的生命週期,越來越長

我們過去的人生,基本分為三個階段。從6歲到22歲的16年,是第一階段,用來讀書

從22歲到60歲的38年,是第二階段,用來工作

從60歲到百年,是第三階段,用來退休

今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81歲,也就是說平均退休21年

16年讀書,38年工作,21年退休。這就是“人生三段論”

但是,你想過沒有,這樣的人生三段論,是建立在平均壽命81歲的前提上的

如果以後人類的壽命變為120歲,那你60歲還退什麼休啊?

要退休60年,你工作38年賺的錢,養得起自己嗎?

所以未來,一定不是60歲退休。那會是多少歲呢?北京已經開始試點延遲退休了

所以未來,人生很可能不是“三段論”。《百歲人生》的作者琳達,和安德魯說

未來,你很可能擁有的,是多段人生。讀書一段時間,工作一段時間

再讀書一段時間,再工作一段時間


第二,產業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誌。但當蒸汽機被大規模使用,已經是40年後了

這40年,一個人完整的職業生涯從開始,走到結束,其實相當漫長

我們今天看教科書,覺得那是歷史巨變,可是當時的人可能毫無感覺

但是今天,產業變革的速度越來越快。互聯網這才20年,移動互聯網這才5年

世界就已經天翻地覆。以後的變化,可能還會越來越快

人類的生命週期,越來越長;產業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我們這一代人,將成為第一批,在職業生涯中,不得不徹底變換行業的一代人

我們這一代人,將成為第一批,大學學的東西,註定某天將幾乎毫無用處

必須重學的一代人。也就說,我們將經歷幾段完全不同的商業人生

唯有不斷學習,才是唯一正確的策略

多段式人生,會讓害怕改變或者不願改變的人,無處可逃

 

 

4. 對賭基金

運動確實是很重要的,但真是堅持不下來。很痛苦,這可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用商業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啊

5、6個朋友約定好,每人先交1000元錢,放入一個獎金池

然後大家每周六都去練球,只要去了,就可以從對賭基金裡領取100元的簽到獎金

這個規則很簡單。理論上,只要每個人堅持每次去,10次之後

大家都會把自己的錢拿回來。但是呢,如果有一次,只要有一個人沒去

一直去的人,超過10次之後,就可以拿別人的錢了

 

“對賭基金”的四個兵器:

第一,沉沒成本

當我們每人掏出1000元錢後,我們都付出了一筆沉沒成本

如果不去,你會想“錢都給了,不去就等於浪費了啊”

這就給每次“去和不去”的決策,造成了正向的激勵


第二,損失規避

如果我們有個土豪朋友說,都別掏了,我出所有的錢,你們來了就有獎金

這有用嗎?這個的激勵作用一定不如自己掏了錢,再拿回去來得大

因為損失100元的心疼,大於得到100元的快樂


第三,適應性偏見

還記得我們說過持續的滿足來自於“對比幸福感”嗎?

什麼,你總是缺席,到現在還沒有拿回自己的錢?我每次都來,現在都開始拿你們的錢了

哈哈哈。這種幸福感的激勵,會在損失回收後,持續激勵運動激情


第四,激勵相容

如果把金錢的激勵當作私利,把身體的健康當成是公利的話

這套激勵制度,個人越想賺錢,身體就會越好

對利益的追求,和對身體的健康,完全激勵相容


以上就是有關商業邏輯的四個重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 的頭像
    MARS

    火星思維

    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