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謊言,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知道連審訊犯人的專家,有時候都難以識別謊言
我們要說的這個測謊方法是不看表情,不依賴情緒波動,不講究臨場發揮
它明明白白地把你的想法告訴對方,讓對方自己證明他是不是在說謊
這是一種基於理性的測謊方法。這個方法叫做「非對稱信息操作技術」
它的要點是,說真話和說假話的人,在信息披露方面是不對稱的
真實的事件具有無限的細節。如果他說的那件事真的發生了,他就可以給你提供大量的細節信息
也許這個細節跟你關心的案情沒關係,也許純粹是個不經意的小觀察,這都可以
關鍵是只要他能回憶起來,他就能給你提供這些細節
說真話的人可以把這件事給你說得很細很細,他可以說很多
但是說假話的人,因為那件事沒發生過,他就必須給你編造細節
他只要編造就可能說錯,所以他會盡量少說。這就是不對稱
比如嫌疑人說他昨天確實不在犯罪現場,他在圖書館看了一天書
那很好,你馬上就可以讓他仔細描述一番去圖書館看書的場景
是步行、開車、還是坐公車去的?公車是吧,那你坐的是哪趟車
在哪裡上車、哪裡下車,到圖書館的時候大概幾點?當時圖書館裡人多嗎?
你看了哪本書,那本書大概在書架的什麼位置,看了多長時間,從中瞭解了什麼東西?
你在圖書館裡都遇到了誰,管理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這些細節他總會有些印象,他總能說上一些
如果嫌疑人撒謊了,他昨天沒去圖書館,他就一定會含糊其辭
就算他平時經常去圖書館,他也不敢編造太多,因為他不敢賭昨天的圖書館有什麼變化
他一定會說我沒注意、我記不清楚了之類
他害怕你去驗證那些細節,他知道言多必失。我們要利用的就是這一點
非對稱信息操作技術的關鍵,就是在審訊開始的時候
你先明確告訴嫌疑人這個道理。比如你先來這麼一段話
我們的判斷方法高度依賴於你提供的細節。你能告訴我的越多
提供的細節越具體,我們就能越準確地判斷,你到底是在說實話還是在說謊
然後看他怎麼應對,實驗結果是這一招非常有效
結果是如果你不用非對稱信息操作技術,說實話和說謊話的人提供的細節差不多一樣多
但是如果你用了非對稱信息操作技術,那麼說實話的人給的細節就遠遠多於說謊話的人
這個表現差異簡直是一目瞭然
綜合而論,不用非對稱信息操作技術的審訊人員的判斷準確率只有48%
而使用了非對稱信息操作技術的審訊人員的判斷準確率則是81%。效果可以說非常明顯
當然什麼測謊技術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你不能用這個方法給人定罪
但是猜到誰在說謊,可以給你偵破方向提供一個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