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的商業思維(27) 模式:新零售(上).png

 

找到模式,就是找到“優化交易結構”的機會

如何通過優化零售業的交易結構,找到新的商業機會,也就是所謂的:新零售

有關新零售的前四個重點:新零售、數據賦能、坪效革命、短路經濟


1. 新零售

從交易結構的角度看,零售就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萬千組合

我去百貨商場買襯衫,摸摸質地,看看價格,試試合不合身。我獲得了“信息流”

然後我說:服務員,我要買。我拿著服務員給我的單子去交錢,這是“資金流”

我交完錢,服務員已經把襯衫打包好了,我把襯衫拎回家。這是“物流”

可是你獲得這件襯衫的“信息流”時,你給商場付錢了嗎? 沒有

那商場有沒有為提供信息流,付出成本呢? 當然有

有租金成本,有庫存成本。水電、消防、工資、損耗、失竊等等,都是成本

但用那麼高的成本提供信息流服務,卻不收費,為什麼?

因為商場的交易結構是:用商品差價,補貼信息流成本

雖然我不為信息流收費,但我可以把成本藏在商品差價裡啊!


這個交易結構,運行了很多年,一直非常有效,直到互聯網出現

消費者摸摸質地,看看價格,試試合不合身,剛要買,心想:網上會不會更便宜呢?

這一搜,完蛋了。真的更便宜。為什麼?因為你替他付出了信息流成本

而他直接收割差價,當然便宜。這直接導致了“線下試,線上買”的交易結構的出現

信息流、資金流、物流被重新組合了,商場面臨危機

所以未來的商場裡,應該多開“品牌體驗店”

在品牌體驗店裡,用戶還是摸摸質地,看看價格,試試合不合身

然後說:咦,網上更便宜呢。你說:還真是,那您在網上買吧。為什麼?

因為我是品牌體驗店,線下的是我的,網上的還是我的

在線下開店讓你體驗,就是讓你喜歡上產品,但要在哪買請隨便

於是商場的交易結構,就因此從分享代理商商品差價,變為了賺取體驗店店鋪租金


希望你了解“新”和“舊”是先和後的概念,不是好和壞,高和低的概念

你曾經是新人,但很快就成為晚輩眼中的舊人

不要怕新人。你要怕的是,比你更高效的新人

新不一定會取代舊,但是,高效一定會取代低效

 


2. 數據賦能

有個夫妻老婆店,賣日用百貨的。夫妻倆很勤勞,男的進貨,女的坐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他們的生意顯然沒有旁邊的7-11好

因為夫妻老婆店的交易結構,不如7-11這樣的連鎖便利店


第一,7-11直接和源頭進貨,而夫妻老婆店是到二級批發市場進貨,所以價格比7-11高

第二,7-11選品上架,可以根據全國門店數據,單店歷史數據來優化

而夫妻老婆店全憑拍腦袋,所以庫存週期(就是進貨後多快能賣出去),比7-11長


但阿里對零售業交易結構優化的努力,推出“天貓小店”計劃

於是天貓小店針對夫妻老婆店,推出了兩項優化:

第一, 推出一站式進貨平台“零售通”

夫妻老婆店們可以在阿里的“零售通”上訂貨,然後由天貓統一配送

天貓用自己的信用和溢價能力,解決他們的進貨價格和品質問題,優化了交易結構

 

第二, 用“大數據”幫助小店選品上架

我舉個例子。一個社區裡,有很多居民養狗。但7-11賣的狗糧只有一兩個品牌

但是天貓是最大的電商平台啊,附近居民多半在天貓上買過狗糧

然後天貓會告訴這個社區裡的天貓小店,你應該多進點附近居民喜歡的品牌、規格等

狗糧好賣,庫存週期就會縮短,資金效率就會提高,甚至比7-11更高

這家夫妻老婆店的交易結構,就被優化了

阿里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它掌握了數據:交易數據,信用數據,行為數據等等

用這些數據,做出更有效的決策,幫助傳統零售提高效率,這就是“數據賦能”


每年雙十一,阿里會建議你先把要買的東西放到購物車。為什麼?

為了讓你搶購時下手更快嗎?有這個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根據購物車裡的商品數據,阿里可以提前知道

雙十一那天,中國人會買什麼東西,送到哪裡去。雖然不會100%準確,但是八九不離十

在雙十一之前的兩個星期,整個中國的物流系統就已經動起來了,物流就被數據賦能了


吳伯凡老師在“認知方法論”裡提出一個很有趣的概念:盲維

有時,我們不是沒看到一個點;有時,我們是沒看到一整個維度。這就是盲維

對從傳統線下成長起來的創業者、管理者、企業家們

數據會不會就是你看待問題時所缺的那一整個“盲維”呢?

 

 

3. 坪效革命

2017年,一直在互聯網上賣手機的小米公司,突然在線下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瘋狂開店

20個月開出240家,而且線上線下同價,盈利狀況還很好。咦,這就奇怪了!

小米之所以能在過去用不可思議的價格,提供高顏值、高品質的商品

不就是因為只在互聯網上直銷,所以成本比線下低得多嗎?

今天轉身做線下,還和線上同價,可能嗎?如果用線下的成本結構,都能做到和線上同價

不就說明過去線上的價格,還不夠便宜嗎?雷軍說:當然可能

只要你用互聯網的工具和方法,提升傳統零售的效率,做到極致的坪效

手機是低頻消費,平均1-2年換一部。如果你只賣手機,大部分人只會看看就走

但在過去幾年,小米投資了不少生態鏈企業,有做充電寶的、手環的、耳機的、平衡車的

電飯煲的,各種各樣。這次你買了手機,過段時間買個手環,下次再換個藍牙音響

這樣就把1-2年來1次的低頻,變成了每半個月來1次的高頻

這就是“低頻變高頻”,用互聯網的效率,突破坪效極限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通過線上線下的一切方法,優化交易結構,提高效率,突破坪效極限

你還可以學習Costco。你在好市多,能看到用大米袋包裝的薯片,用水桶裝的冰淇淋

通過少品種、大包裝,好市多增加了對每個品類的議價能力,並給用戶巨大的價格優惠

增加了客單價,從而突破了傳統超市的坪效極限

 

人類可以跳的高度有極限,可是藉助撐桿,就可以突破極限

人們可以搬動的重量有極限,可是藉助槓桿,就可以突破極限

有人突破了我們認為的極限,我們除了斷然地說“不可能”之外,有沒有想想

是不是他藉助了新式的,我不知道的工具呢?

 

 

4. 短路經濟

2013年,葉國富創立了一家經營日用雜貨的公司,叫名創優品,並很快開了1100家門店

日用雜貨行業,過去1元錢出廠的商品,賣給消費者要3元。葉國富找到廠商

問:我有1100家門店找你進貨,你能不能保證品質的同時,把價格從1元壓到5毛?

這麼大的量,廠商想了想,覺得可以接受

然後葉國富直接在中國建了7個大倉庫,短路掉總代理,省級、市級代理和批發市場

只加價8-10%,作為品牌運營費,直接給門店供貨

然後每家門店再加上32-38%的毛利率,賣給最終消費者

過去出廠價1元,零售價3元。現在呢:出廠價5毛錢,加上8-10%的品牌費

和32-38%的門店毛利,最後零售價連1元都不到

通過短路經濟,同品質的商品,名創優品的價格,連別人的1/3都不到

2017年,僅成立4年後,名創優品一年的銷售額,就從0做到了100億


到底什麼是短路經濟?

過去,從產品到消費者,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

D,Design(設計);M,Manufacture(製造);S,Supply Chain(供應鏈)

B,Business(大賣場,超市,連鎖店);b,business(個人銷售者)

C,Consumer(消費者)。“D-M-S-B-b-C”,每個環節都要加價

短路經濟,就是建立跨節點的直連,優化交易結構,提升商業效率

名創優品,從製造商“M”,直連到連鎖門店“B”,從而短路掉了供應鏈“S”

其中包括總代理、省級、市級代理和批發市場。所以我們可以稱這種短路經濟為:M2B


以上就是有關新零售的四個重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 的頭像
    MARS

    火星思維

    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