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的商業思維(30) 模式:槓桿.png

 

找到模式,就是找到“優化交易結構”的機會

挖護城河可以幫你擋住蜂擁而至的競爭對手,但是並不能幫你自身做大

當你掌握了核心能力後,能幫你複製自身,做大做強的,是另一種神器:槓桿

有關槓桿的四個重點:槓桿理論、資源槓桿、產品槓桿、資本槓桿


1. 槓桿理論

複製做大的本質,就是找到一個堅實的能力內核作為支點

然後用更多的資源槓桿,翹動更大的結果。複製做大的理論基礎,是槓桿理論

最知名的就是阿基米德的這句話了: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

這句話藏著兩個關鍵詞:1)支點、2)槓桿

在商業世界中,支點就是你的“能力內核”

我到底會什麼?是不是不可替代?它可持續嗎?可複製嗎?能力內核,必須堅實可複製

槓桿就是你“用以撬動更大成功的資源” 你擁有什麼資源?可以藉助什麼資源?

團隊嗎?產品嗎?資本嗎?影響力嗎?資源槓桿,必須充沛而有效

所以,想要複製做大已經成功的單點生意,你的支點,和槓桿是什麼


第一, 好產品不是支點,做好產品的流程才是

很多人喜歡純手工製作。這種喜愛,當然有手工帶來的價值感,和獨特感

但是手工製作,也就意味著,它很難複製

把以技藝為核心的“手工業”,變成以流程為核心的“工業”,是夯實支點的關鍵


第二, 好員工不是支點,產生好員工的制度才是

一兩個員工鞠躬盡瘁,很容易讓老闆感動。但是,他們鞠躬盡瘁的原因,是普遍原因嗎?

如果把所有員工都換掉,今天的激勵制度,能讓新員工一樣鞠躬盡瘁嗎?

把員工動力,從個人覺悟,變為系統性的激勵相容,是關鍵


第三, 好用戶不是支點,獲得好用戶的方法才是

你正好把店開在了全市著名的加班公司旁邊,所以健身房生意特別好

這點不可複製。你開第二家店時,如何找到另一個“加班公司集散地”?

找到有效流量的方法論是什麼?這是關鍵


大部分人的單點成功很難複製,是因為沒有找到導致自己成功的支點,就直接上槓桿

老闆自己,從來都是不可複製的。把自己當成核心競爭力的老闆,都做不大

其實,又何止老闆,個人也是一樣。如果你沾沾自喜:你看,這件事還是要我來吧?

你在享受不可替代的自豪時,也放棄了複製做大的機遇

 


2. 資源槓桿

一旦有了支點,下面就需要一條充沛而有效的“資源槓桿”了

在咨詢業中,有繁星一樣多的小公司,但做得非常大的很少。為什麼?

因為咨詢業,非常依賴咨詢顧問的專業能力,而真正專業能力很強的顧問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一旦做大,人才瓶頸就出現了,很難複製

但是就在這樣一個很難複製、很難做大的行業中,有一家公司卻做得非常成功

在全球不斷複製自己。這家公司就是:麥肯錫。它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麥肯錫找到了自己的支點,也就是它堅實可複製的能力內核

在麥肯錫,所有曾經服務過的客戶案例,都會進入一個知識庫

這家企業這麼做,成功了;那家企業那麼做,失敗了;都寫下來

同時麥肯錫還發明和設計了很多咨詢的方法論,比如MECE法則,七步分析法等等

知識庫+方法論,就是麥肯錫從最有經驗的咨詢顧問體內,提取出來的能力內核

有了這個能力內核,麥肯錫開始尋找它的槓桿。它每年從全球各個頂尖大學

比如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招來一大批剛從商學院畢業的年輕人

這些頂尖聰明的年輕人,就是麥肯錫充沛而有效的“資源槓桿”

這群頂尖聰明的年輕人,用科學的方法論,和被驗證的知識庫

就可以給比他們年長20歲、30歲、甚至50歲的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們,提供戰略咨詢了


用團隊來複製做大,是最基礎的資源槓桿,你必須熟悉使用

團隊槓桿大約有四種用法:羽毛球雙打模式、足球隊模式、交響樂隊模式,和軍隊模式


(1) 羽毛球雙打模式

兩位羽毛球選手之間沒有非常明確的分工,共同為結果負責

把兩名隊員黏合成團隊的,是合夥人式的彼此信任


(2) 足球隊模式

11個人有明確的戰略分工,但是彼此協同。大家不能都去搶球。但遇到風險

必須有人能補位。把11個球員黏合成團隊的,是343陣型,352陣型式的戰略


(3) 交響樂隊模式

整個樂隊只有一個樂譜,這個樂譜是演奏流程。指揮有微調流程的權力,這樣上百人的演奏

你才會只聽到一個聲音。把上百人黏合成團隊的,是樂譜+指揮式的流程


(4) 軍隊模式

在軍隊中,每個士兵都不了解全局,但都對使命有神聖感,對制度有敬畏感

別和我討論戰略,殺敵就有獎;叛逃必懲罰。把成千上萬人黏合成團隊的,是獎懲

 


3. 產品槓桿

為什麼在世界500強裡,做產品的公司,要遠遠多於做服務的公司?

因為只有盡量脫離對人類時間的依賴,公司才有可能具有不受限制的發展空間

為什麼麥肯錫不是世界500強,而埃森哲是?

麥肯錫本質上,是把自己對企業管理的理解,變成了服務,用團隊交付

而埃森哲,是把自己對企業管理的理解,變成了軟件,用產品交付

也許名氣不如麥肯錫,但埃森哲在複製做大的空間上,具有更大的優勢


比如,互聯網創業者姬十三做過一個產品叫“在行”

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和專業人士,在APP裡對接,然後付費在線下見面

在行做得不錯。但是他出售的依然是服務,整個平台的專業人士,本質上都是它的團隊槓桿

後來姬十三做了個新產品,叫做“分答”

讓有需要的人付費,向專業人士在線提一個問題。回答後,提問者可以把這個答案

分享出去,偷聽答案者要付1元錢,提問者,回答者各分一半

這個小小的設計,其實非常了得。因為偷聽的邏輯,本質上是把這個專家的回答產品化了

偷聽產生的額外收入,並不占據回答者額外的時間

在行使用的是團隊槓桿,而分答使用的是產品槓桿


有的人一生都在用時間提供服務,有的人一生都在從時間裡提取產品

你喜歡麥肯錫式的人生,還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

 


4. 資本槓桿

咨詢這件事情的能力內核,是知識庫+方法論。但是常常有很多人質疑咨詢業

你們說得頭頭是道,那你為什麼自己不幹,只躲在後面給別人出主意,賺那點的咨詢費呢?

其實咨詢業除了使用團隊槓桿的麥肯錫,使用產品槓桿的埃森哲之外

還有一家神奇的存在。就是著名的貝恩資本(Bain Capital)

創辦人羅姆尼發明了一種複製放大咨詢業能力核心的特殊方法論:貝恩模式

 

首先,羅姆尼會關注並挑選一些,經營遇到問題的成熟型公司

然後他會派分析師團隊,對這家公司進行好幾個月的研究,看看還有救沒救

如果還有救,他會提出收購邀約,收購的先決條件是,他要對這家公司擁有絕對控股權

一旦收購成功,他會從內部派遣幾十位咨詢顧問,前往被收購公司,進行一切相關咨詢服務

最後公司價值大幅增加,羅姆尼出售公司獲利。一句話來總結這個貝恩模式

就是:都給我走開,這公司我買了,我親自做給你們看,怎樣才能做好一家公司

這個“收購,重組,出售”的貝恩模式,貝恩資本,獲得了“破產收割機”的外號

在羅姆尼領導這家公司的14年間,該公司的年投資回報率為113%


收購公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很遙遠的事情。但是你可以“收購你自己”啊!

對打工者來說,你其實就是把你的能力內核,用咨詢費的方式,出租給了雇主

這樣沒什麼風險,但也賺不了大錢

如果你真的對你的能力內核有巨大信心,覺得它是堅實可複製的,那你可以選擇創業

創業的本質,就是收購你自己,然後藉助資本的力量,複製放大你的能力

但是也要記住,所有資源槓桿,不論是團隊、產品、還是資本,它們的作用都是複製放大

複製放大,不必然導致成功

如果你的能力內核很強大,通過使用槓桿,你會更快地獲得成功

但是,如果你的能力內核很虛弱,槓桿,只會加速你的失敗

我們說,人生是一種商業模式。有的人換回了全世界,有的人卻一無所獲

我想,一無所獲的人,也許就是因為沒有帶著槓桿,不去尋找支點,就想搬動全世界


以上就是有關槓桿的四個重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 的頭像
    MARS

    火星思維

    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