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時間的厚黑學.jpg

 

偉大的運動員應該堂堂正正地比賽,用技藝、智慧和勇氣爭取勝利,可是也有很多人為了贏球不擇手段

一個理想的、公平的系統應該淘汰第二種人,讓第一種人成為主流,對吧?

那像足球這樣得到充分關注、充分交流、充分研究的成熟項目,是否達到了理想呢?

答案是沒有。世界沒有那麼理想

大數據分析網站538連發了兩篇報告來分析世界杯比賽拖延時間的問題


1. 拖延時間有道理

如果你的球隊正在領先,你會希望剩下的有效比賽時間越少越好

足球比賽的規則和籃球非常不一樣。籃球是比賽一中斷就停錶,每節12分鐘是實打實的12分鐘比賽時間

出界、罰球、換人、凡是死球都不算在時間之內。足球比賽不會停錶,所有這些都算在比賽時間內

有些球隊就會故意拖延時間,希望比賽能在無效時間中消磨結束。為了反對這種行為,現在的規則規定

在上下半場的結束之前,第四官員會統計一下比賽中拖延的時間,再補回來,這叫「傷停補時」

好,那如果你拖延的時間最後都會被補回來,拖延就沒有意義,對吧?結果不是這樣的

538網站對32場世界杯比賽做了統計,其中符合足球規則規定的換人、受傷、球員喝水、犯規等死球

一共發生了3194次,把這些時間都算上,平均每場應該的補時是13分10秒

但是實際補時時間,平均每場只有6分59秒。裁判決定補時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的,一般會尊重「傳統」

而且過長的補時還可能會影響電視轉播。所以拖延時間有利可圖

 

2. 最有效的拖延時間辦法

538網站專門統計了各種死球狀況佔用的時間。根據這份統計,罰任意球會拖延最多的時間,平均每場浪費了10分29秒

我們想想也是這樣,罰任意球雙方都要排人牆,這就花掉不少時間。你可以先把球放在發球點上等著自己的隊友到位

好不容易大家都到位了,你又不想自己罰了,換個人罰又可以花點時間,你們兩個在球前比劃,時間就這麼白白地漏走

排第二位的是擲界外球,平均每場浪費7分50秒。按理說球童把球撿回來給你你就應該趕緊發出去

但是你可以先等一等隊友……你招一招手,隊友們慢慢吞吞才到位,你往這個方向看看

又那個方向示意……全場觀眾就這麼靜靜地看著你裝……角球和球門球也都可以這麼發,分別浪費了4分14秒和6分03秒

關鍵在於,以上所有這些都好像是在做戰術動作。罰球之前難道不應該先等隊友就位嗎?

比劃來比劃去難道不是在尋找最佳的攻擊角度嗎?磨刀不誤砍柴工,多花一點時間,就是為了給觀眾呈現更好看的比賽啊

但是數據不會說謊。發一個球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得看這個球隊現在是領先還是落後——球隊只在自己領先的時候拖延時間

538網站對48場比賽的4529個數據做了另一個分析。結果發現,領先的球隊發一個界外球需要14秒

如果在雙方比分還是平局,發一個界外球只需要12.5秒;而如果球隊正在落後,發界外球就只需要9.6秒了

如果發界外球之前的排兵布陣如此重要,難道對落後者就不重要了嗎?


綜合而論,把界外球、球門球、任意球、角球、換人這五項都考慮在內,領先的球隊在這些事上要花的時間

比落後的球隊平均要多34.1%。這還是對90分鐘的比賽進行綜合計算的。如果你從比賽第60分鐘開始算

這時候領先和落後的局面已經非常明朗,拖延時間也更有意義——那領先者要比落後者平均多花43%的時間

而這一切都是合法還合理的,連觀眾都不會說什麼。比如說換人,538網站有個評論說,如果球隊領先

被換下的球員走下場的速度,比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去郵箱里取信的速度還要慢

如果是換隊長就更麻煩 —— 隊長袖標怎麼辦?隊長要把自己的袖標取下來,給場上另一個球員帶上

這個戴袖標的動作可以做得非常非常慢,觀眾還以為這是一個鄭重的儀式、或者袖標很不好戴——其實都是在拖延時間


觀眾看世界杯可以看一輩子,可是對球員來說,世界杯上是沒有長遠考慮的。這場沒打好,就得回家了

所以在批評別人之前,我們最好先分析一下其中的門道和苦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拖延時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 的頭像
    MARS

    火星思維

    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