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單和孤獨感
孤獨正在成為熱門話題。最近十幾年以來有個非常明顯的趨勢,獨居者越來越多
按美國的數據,從2004年到2014年,獨居的年輕成年人比例從52%提高到了64%
獨居的人之所以增多,是因為現代社會的便利使得獨居成為可能
過去的生活需要兩個人互相照顧,是你為我煮飯我為你打掃
現在有外送一個人完全可以生活得很好,一杯紅酒配電影,還不用被誰管
獨居的人工作可能非常忙碌,可能天南地北有很多朋友,獨居不一定孤獨
從精神和身體健康的角度,客觀上是否孤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孤獨感」
如果你感到孤獨,那可能是身體在向你發信號,說明你這個狀態不行了
研究分析,認為孤獨感和長期不鍛鍊、酗酒、吸煙和肥胖對人的損害是一樣的
它能使人早死的概率增加26%。所以如果你感到很孤獨
你得趕緊想辦法改善情緒,身心健康很重要
2. 功夫
孤獨對人的思想可能會有兩種危害
第一種比較弱,大約相當於「良性腫瘤」,最多也就是讓人變平庸
第二種則是惡性的,會讓人變極端
先說第一種。獨處是對人的注意力的考驗。在跟人相處的時候
隨時都有人和事吸引你的注意力,你幾乎感受不到注意力還需要主動管理
那麼等到獨處的時候,有很多人就會不適應。他會覺得無聊,會不知道該做啥
很多年輕人用看電視劇和給朋友打電話聊天的方式釋放獨處時的注意力,緩解孤獨感
這樣的人始終需要外界的刺激,他沒有辦法跟自己相處
像這樣的人,真的需要隨時讓自己忙碌起來
高級的做法大約是讀書和學習,或者發展一項有意義的愛好
總之別把注意力浪費在不值得的地方
但是請注意,哪怕你一孤單就讀書學習
把注意力都花在「值得」的地方了,你還是不能說你學會了獨處
因為你的注意力仍然必須投放在一個外部的事物上。你不是在「跟自己相處」
這個標準是完全不需要外界信息的刺激,就自己待著
你是發呆也好,做白日夢也好,考慮事情也好,自我反省也好,研究問題也好
制定計劃也好,正念打坐也好,總之是自己在頭腦里跟自己對話。這個才是獨處
3. 避免走極端
惡性的孤獨感,會讓人的思想走極端
前面我們說了,獨處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應該自己跟自己對話
如果你面臨道德困境或者其他的矛盾選擇,你頭腦中至少會出現兩個聲音
他們互相爭論,這樣你就是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這樣的獨處,有利於你更客觀地分析事情
但孤獨可就不是這樣了。孤獨的人,可能頭腦里只有一個聲音
他喪失了自己和自己對話的能力。如果是這樣的情況
那麼這個人看問題就只能看一面,他就不能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看問題都只看一面,當然就容易走向極端
這才是孤獨最大的危害。這不是物理上的孤獨也不是精神上的孤獨,而是思想上的孤獨
如果沒有不同的聲音跟你對話,你慢慢地變成頭腦里只有一個聲音的狀態,就容易走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