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把目標都數據量化,但還是有人不做,那該怎麼辦呢?
有些員工就是,你在的時候我做、你不在我不做、你推我做、你走我退兩步
所以解決人的問題就要回歸原點:人性
懶惰:是人的天性;自私:做對自己最好的決定
貪婪:沒有想要有,有就要更多;恐懼:怕風險
人的驅動力就是趨利避害,追求快樂、逃離痛苦
作為企業,我們希望員工願意做、拼命做、努力做、為自己做
企業裡面如何體現利和害:建立獎罰機制
那在利和害當中,哪一個更起推動力? 害的力量比利的力量大四倍,所以牛鼻子是害怕
我們來看看以下兩個不同的機制
1. 大鍋飯機制 (不能多勞多得按勞取酬)
A、B員工薪資同為五千元,每個人的能力都不同
第一個月,總效益11件事,A一次做10件事,B一次做1件事
AB都不滿意,A覺得五千太少,因為B沒做都拿錢,五千滿足不了慾望
結果主管把時間花在B身上,因為想提高B的效率
第二個月,總效益7件事,A做5件事,B做2件事
如果主管滿意B,那A也只會2件事,按照最低標準
第三個月,總效益4件事,A做2件事,B做2件事
效率下降,訂單來了,增加人手,增加人手業績也不會好,人性!
這就是獎勵差的懲罰好的,員工只為老闆工作、結果錯失人才
2. 績效機制 (獎罰分明、多勞多得)
A、B員工薪資結構:1000+400/件
A做10件事領5000元,B做1件事領1400元
這就是獎勵好的懲罰差的、員工為自己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那要如何設定績效機制呢? 有殺手級工具:績效飛輪
1. 目標:針對員工目標收入
(1) 員工收入與公司收入掛勾:10-8=2
方法:打折促銷、全國增加代理商
結果:收入10變成100,成本8變成180,導致100 -180= - 80
(2) 員工收入與公司成本掛勾:100 - 180= - 80
方法:偷樑換柱、偷工減料
結果:成本180變成60,收入100變成40,40 - 60= - 20
(3) 增加員工收入福利待遇
結果:員工福利投入越大,公司成本越高,公司利潤下降
(4) 員工收入與公司利潤、成果掛勾
方法:包利到人,人人都是CEO,人人一張損益表,承擔利潤的責任,不然其他人都在花錢
砍成本是老闆在砍,不是員工砍,員工沒感觸,員工監督老闆,節省成本
2. 方法:如何實現包利到人
傳:傳承培訓;幫:老闆支持;帶:老帶新、師帶徒
3. 檢查:員工不是做你期望的事,是做你檢查而重獎重罰的事
每月:董事長對總裁檢查
例如李嘉誠每次都是通過11張報表檢查,分析成本、團隊、客戶、產品、決策
每周:總裁對副總裁檢查
從上到下績效會,總裁給副總裁開績效會,營銷副總做營銷線的績效會
每天:部門經理對員工檢查,三每三對照
早上:對目標,今天做甚麼
中午:對過程,打多少電話、拜訪多少客戶
下午:對結果,是否完成,未完成怎麼改進
4. 獎罰:獎的心花怒放,罰的膽戰心驚
重獎重罰,低底薪+高績效,0底薪+100績效,想辦法做到1:9或2:8
壞的機制讓好人變壞,好的機制讓壞人變好
以上就是我跟你分享濃縮EMBA的績效法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期待與你一起成長
下一篇的主題我將跟你分享如何將企業規模做大,定價定天下法則,敬請期待!
創業必修法則文章總整理,歡迎分享與提問歐,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