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果持續在發展,要怎樣才能把企業做大賺更多呢? 我們回到最原始的公式:收入-成本=利潤
提高收入才能增加利潤,而市場營銷就是在解決收入的問題,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營銷4P法則
Product產品是頭牌,你需要死磕,把產品做到極致
Place渠道是陸軍,你需要複製人才、模式,長期積累
Promotion推廣是空軍,你需要運用廣告、品牌、宣傳
Price價格是王牌,也就是我們這次要講的定價定天下,我會把它分成上下兩集來分享
首先回到收入-成本=利潤,而收入=單價 X 銷量,也就是(單價 X 銷量) -成本=利潤
所以提高收入可以選擇提高單價或銷量,但單價與銷量哪個更重要呢?
我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鉛筆1支成本1元,售價2元,假設賣10支的話 20-10=10
假設銷量提升20%,但售價不變,代表銷量變12支,成本也變多
(2X12) -12=12,利潤跟之前相比=(12-10)/10=20%,所以銷量提升20%,成本提升20%,利潤提升20%
假設定價提升20%,但銷量不變,代表售價變成2.4,銷量一樣賣10支,成本不變
(2.4X10)-10=14,利潤跟之前相比=(14-10)/10=40%,所以定價提升20%,成本沒提升,利潤提升100%
但如果定價減少20%,但銷量不變,代表售價變成1.6,銷量一樣賣10支,成本不變
(1.6X10)-10=6,利潤跟之前相比=(6-10)/10= - 40%,所以定價減少20%,成本沒提升,利潤減少100%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兩件事,第一是沒賺錢銷量再多都沒用
之前統計美國2483家企業顯示,單價漲1%→利潤多11.1%,銷量漲1%→利潤多3.3%
漲價的好處可以讓利潤翻倍,若是降價影響多大呢? 價格降10% = 銷量需多81% = 原來的利潤
第二是單價比銷量重要5倍,而產品、渠道、推廣都是在解決銷量,只有定價在解決單價
所以營銷的牛鼻子除了產品以外,就是定價,定價是所有牛鼻子裡面的牛鼻子,銷量定大小,定價定生死
而且消費者在購買前只看到你的價格,其他你怎麼推廣販售並不關他的事
所以4P的最終體現就是定價,但4P缺一不可,需要均衡發展,想做到第一,4P都要第一
定價=利潤槓桿,可以把利潤放大,動作簡單效果大
定價=認知,基於董事長的認知,主動權在董事長,基於戰略、用戶的價值、差異化、信念
定價力=競爭力,你為什麼要降價,因為沒有競爭力,沒有差異性,無法給客戶塑造價值
定價設計=利潤設計,定價一出來,戰略就出來了,取決於價值或是價格導向
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從認知、陷阱、邏輯、策略、方法這五個步驟來分享
1. 定價認知
消費者普遍認為高價=高值、高貴=尊貴,而低價=低值,認為便宜沒有好貨
這些認知主要來源於消費者怕風險,也怕失去機會
心理風險:害怕吃虧上當、物質風險:害怕買錯產品
只好隨大流,別人說好我就買,就像房地產和股票,追高殺跌
並且消費者不是為了買便宜,是為了佔便宜
消費者認為我需要,你打折賣給我,是基於需要,不是基於便宜
2. 定價陷阱
(1)降價自殺:通過降價追求銷量,結果企業虧損自殺
(2)定價過低:預估利潤過於樂觀,結果沒賺錢而虧損
以為虧損基於兩個原因,收入:銷量不夠,成本:成本過高,沒有去思考定價問題,收入=單價 X 銷量
(3)成本定價:成本花了多少錢加上利潤=定價
沒有定價之前,你怎麼計算成本? 你不知道銷量和價格,就無法預測收入
盈虧平衡量=固定成本/(單價-變動成本),容易少算了成本,你的水電房租、營銷等
(4)薄利多銷:以為薄利就會多銷
薄利是企業的利潤,你的利潤,而多銷是市場、目標客戶
薄利和多銷是兩回事,消費者買的不是薄利,不關心你的利潤,是因為需求、判斷價值
好銷是基於渠道、市場、推廣、團隊機制
的確有些產品是走低價,但他們的低價是戰略,運用規模效應
真正的多銷,不是基於薄利,是高毛利,有足夠的彈藥,才有足夠的推廣資源
(5)競爭導向定價:考慮競爭對手的定價,但假設對手定價錯誤呢?
(6)目標利潤定價:確定產品的利潤,然後再去定價,但消費者未必能接受
(7)一言堂:老闆一人說了算,拍腦袋定價,結果又拍腦袋降價
以上就是我跟你分享濃縮EMBA的定價定天下(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期待與你一起成長
下一篇的主題我將繼續分享如何運用正確的邏輯和策略來定價,敬請期待!
創業必修法則文章總整理,歡迎分享與提問歐,感謝你的支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