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會選擇做好決策這個主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本"超越智商"的心得
這是一本教你怎樣培養理性決策能力的工具書
讓你知道高智商並不等於理性思考,聰明人也常常不會理性決策
也就是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要知道理商才是貫穿一生的必修課
首先讓我先把大腦想像成一台電腦
人的智商就好比電腦自身的硬件條件,多核處理器一定跑得比單核快
人的智商越高,代表運行速度也越快,他影響的是大腦的運行速度
但光有很快的運行速度,操作系統一片混亂,也不是一台好電腦
所以缺乏理性思考的思維模式,就好像版本太低的操作系統常常出現漏洞
但這樣就是一台好電腦了嗎? 還差最後一步,安裝軟體
想像一下,如果不小心安裝了病毒軟件,電腦速度再快也是白搭
一直以來,社會過份注重電腦的運行速度,也就是智商
但卻忘記了健全良好的作業系統和安全軟體,也就是理商
因為想要做出理性決策,需要具備理性思考的認知模式
那究竟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呢? 常犯的有三個錯誤
1. 生動的就是對的
假設有個問題:有疾病A和B,疾病A的致死率是24.1%,疾病B會讓一萬人中死掉1280人
請問哪個疾病更加危險?
實驗結果表示多數人將疾病B的危險等級高於疾病A,也就是12.8%比24.1%高
看起來很荒謬,但為什麼呢? 因為一萬人中死掉1280人,這句話聽會喚起一個鮮活的畫面
比起冷冰冰的數字,這個畫面更容易觸發人的情感,讓人印象深刻,把數據拋在腦後
這也是許多報導和廣告喜歡以故事為開頭的原因
請記住,案件再生動,也不一定意味者整體概率
2. 對方給什麼,你就要什麼
有就是所謂的框架效應,完全順著對方給定的框架思考
舉個生活常見的例子,購物時你是怎麼討價還價的?
第一反應就是看看商家的標價,然後從這個價格為基礎去殺價
但實際上我們成功掉入框架效應的陷阱,輕易地就接受商家的標價
其實最合理的做法是盡可能先了解到進貨價,再從這個基礎往上加價
再說一個小測試,貨架上有兩瓶牛奶,一瓶標示95%脫脂,一瓶標示含有5%脂肪
你更有可能買走哪一瓶?
大部分人都願意買走95%脫脂那一瓶,但其實兩瓶牛奶是一樣的
這是因為脫脂影發的是正向聯想,似乎能減少脂肪的攝取,而單純看5%脂肪就有罪惡
3. 相信自己是對的
你知道飛利浦的退貨原因中,有一半是因為消費者不知道怎麼使用
這就跟高智商的設計師有關了,設計師總認為民眾會跟他一樣聰明會使用
換位思考非常耗費認知資源,出於進化本能,人的天性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這與智商無關,你我也不能完全倖免
那要如何避免犯錯,做出理性決策呢? 在此有三個方法分享給你
1. 假設這件事不是真的,還有什麼別的可能?
也就是要養成質疑的習慣,現在網路充斥著大量的假訊息
在單純相信之前,可以靜下來思考正確性,或者是用搜尋找出正確答案
2. 這在概率上有沒有錯?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以偏概全了,把特例當成普遍概率
例如有玩家沉迷遊戲導致猝死,並不能證明遊戲只有負面影響
也有玩家因為玩遊戲賺到千萬獎金,但也不能說遊戲是很好賺錢的管道
缺乏最基本的概率規則時,將導致無數非理性思維和行為
3. 這是一個病毒軟體嗎?
人們最大的錯覺是:恐怖份子或傳銷洗腦的人,多半是缺乏足夠的教育
但事實卻非常反直覺,往往高智商、低理性的人群更容易被收買
他們擅長用自己的聰明將錯誤的信念理性化,並避開懷疑者的觀點
這裡有幾個原則供你參考,讓你避開有害的病毒軟體:
1. 它是否可能對你產生生理傷害?
2. 它妨礙目標選擇的多樣性嗎?
3. 它是否真實反映世界?
4. 它拒絕對自身進行評估?
以上就是學會選擇做好決策這個主題的"超越智商"的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期待與你一起成長
下一篇的心得是"決策的智慧",敬請期待!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文章總整理,歡迎分享與提問歐,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