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六) 為什麼大猩猩比專家高明.jpg


有關學會選擇做好決策這個主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本"為什麼大猩猩比專家高明"的心得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是《為什麼大猩猩比專家高明》,英文書名卻叫《How We Decide》,也就是“如何決定”

會講到大猩猩是指很多時候,人類的某些非常認真的思考和決定,甚至不如隨機選擇的結果

這本書認為基於感性和情緒自動做決定,節省腦力,高效,但也有致命的陷阱;

基於理性的思考做決定是人類獨有的思維方式,但思考過度或走思考捷徑,人們會變得笨拙

所以,作為人類,應該懂得什麼時候聽從感性的召喚,跟著情緒走;

什麼時候該用理性思考,遇事細思量;什麼時候調用反思能力,來監控感性與理性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重點內容:

1. 感性決定的優點和缺點;

2. 理性決定的優點和缺點;

3. 人類最高明的決定方式是什麼


第一部分

柏拉圖有一個著名的比喻,他說人的意識像是馬車,理性就是駕車的馬車夫,決定馬車往哪個方向跑

但是即使是最好的馬車夫,也無法駕馭一匹劣馬,這匹劣馬就是感性和情緒

柏拉圖將理性與感性二元對立,貶低感性,讚揚理性,但感性就真的如此不好嗎? 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有個患者是企業高管,他做了腦瘤手術,醫生在他的大腦皮層靠近額葉的地方切除了一小塊腫瘤

手術很成功,術後這名患者做了智商測試,結果證明手術對他的智商沒什麼影響

但他出現的問題是,原來花10分鐘就能完成的日常任務,現在要花幾個小時才能完成

他不可自拔地糾結於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比如:是用藍色的筆還是用黑色的?到底該把車停在哪個停車位?

這大大影響了他的生活,最後他幹脆丟掉了工作,為什麼成功的手術會變成這樣呢?

於是醫院就做了一連串的實驗,發現這個病人是一個沒有任何情緒、絕對理性的人

按傳統的觀點來看,這個理性至極的人應該是人生贏家才對,但為什麼這名患者在生活中會有那麼多的困擾?

結論是:感性和情緒是人類做決定過程的關鍵部分,

如果沒有情緒,我們連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決定也做不出

 

對於人類來說,為什麼感性和情緒是必要的?這要從人類大腦的進化中去尋找答案

人的意識包含兩個不同思考系統,一個是有意識的理性思考系統,另一個是無意識的感性思考系統

有意識的理性思考系統是20萬年前才最後形成的,而無意識的快速感性思考系統已經有上億年的歷史了

經過漫長的進化,在20萬年前,人類終於擁有理性思考能力了

但自然選擇並沒有因此而拋棄能夠快速思考的情緒和情感,因為這種快速和高效是非常有用,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職業棒球比賽中,投手投出的球到擊球手那裡,只有0.35秒的時間

對擊球手來說,肌肉需要0.25秒才能啟動揮棒動作,留給大腦的決定時間只有0.1秒

為什麼擊球手仍然能夠擊中快速的球?這是因為,球在離開投手的手之前,

大腦的快速感性思考系統就開始收集投球手的揮臂、手腕動作等細節信息,然後給出了如何揮棒的信號

也就是說,在擊球手還沒有有意思考之前,大腦就已經在自動思考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知道,人類的情緒其實是一個高效、自動、先於理性默默運行的決定系統

 

那麼感性決策系統的工作機制是什麼?簡單一點說,我們的腦細胞會對我們周圍的事物

不管是我們有意去關注的,還是根本就沒有去關注的東西,進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對於一些特定的事情,還會關注下一步發展或給出一個預測,並比較發展和預測與現實之間的異同

如果預測正確,大腦就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讓你覺得很喜悅

如果預測錯誤,大腦就會立刻警覺起來,發出不舒服、有的地方不對勁的信號

這種工作機制把我們所感受到的雜亂現實梳理成各種相關的模型,並且不斷地校正、優化、更新這些模型

所以說,情緒實際上是大腦經過一系列自動運行之後給出的結論和信號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常說的“直覺”,其實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跟著感覺走”也是有依據的

另外大腦這種自動運行的功能,給了我們一個啟發

如果我們碰到了一些需要思考、需要創意、不能立刻想出來的工作,不妨時不時有意識地去思考問題

然後也不急,說不定大腦什麼時候就能蹦出答案,這就相當於給情緒大腦輸入了一個指令

雖然我們在意識層面把它放下了,但在潛意識的層面,大腦依然在運行,在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感性思考自動運行,反應快,聽起來省力氣、很神奇,但是感性思考的這種自動和高效

有的時候,也會變成缺點和陷阱,導致人類做出愚蠢的決定

我們人類感性思考的學習機制的基礎是一個自動運行的大腦內部獎賞機制,對了就分泌喜悅,錯了就分泌難過

但是這個機制有個缺點,就是不去分辨行為,單純去追求多巴胺分泌的快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比如說賭場的老虎機,老虎機其實只是一個不斷生成隨機數字的芯片

當人們一枚接一枚地往老虎機裡投硬幣的時候,腦細胞就在努力破譯老虎機的內部程序

人們想找到遊戲的訣竅,弄清運氣的邏輯,設法尋找贏錢的規律,並預測它

如果預測正確,大腦會分泌令人喜悅的多巴胺;而一旦碰到意料之外的正確,大腦會分泌更多劑量的多巴胺

帶來更大的喜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意料之外獎賞的強度是意料之內獎賞的4倍之多

這是因為,大腦對新奇的、具有潛在重要性的刺激會給予更多的注意力和獎賞

所以,老虎機這種隨機生成喜悅,並時不時地給予意外強度喜悅的東西,大腦實在是太喜歡了

但是,老虎機畢竟是一個隨機程序,人腦怎麼可能去破譯它呢。所以玩老虎機肯定是輸多贏少


感性決定造成的典型心理誤區,有一個叫“損失規避”,從下面這個案例,我們能夠了解它

向一群醫生提問:美國有一種罕見的傳染病暴發,預計將會造成600人死亡,現在有兩種對抗疾病的方案可選擇

採用方案一,將會有200人得救,採用方案二,有1/3的機會600人全部得救,有2/3的可能無人倖免

我們仔細地分析一下這個方案,發現兩個選項其實是一回事,200人得救就等於2/3的可能無人倖免嘛

結果要求快速回應這問題的醫生,他們的選擇讓人大跌眼鏡,70%的醫生選擇方案一,只有30%選擇方案二

醫生們選擇的理由很簡單,寧願有把握地救出1/3的人,也不要冒所有人都死亡的風險

“損失規避”這種心理缺陷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發現的

他解釋說,當人們在時間緊迫,又面對不確定的情形時,會依賴直覺,跟著感覺走,也就是不經思考直接給答案

人類天然的是無比厭惡損失的,所以,在做決定時,害怕損失的心理會強烈地大於期待收益的心理

因為損失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感大於等量收益造成的快樂感。也就是說對於人類的感受而言,壞比好要強烈得多

 

 

第二部分

了解了感性決定的優點和缺點,接下來,我們要講第二個重點內容,理性決定的優點和缺點

我們想象一下,在一個秋天,你在草原徒步,突然,你發現遠處著火了

這時風也很大,風助火勢,火像一列火車一樣奔向你,你該怎麼辦?

如果這個時候,你完全由你的感性,也就是情緒腦支配的話,你肯定是扭過頭,撒腿逃命

因為人在恐懼的時候,思維會變窄,意識會集中到眼前的、最必要的事情,做出的反應也是最本能的

看到火,撒腿跑,這是人的本能。 但這個時候,如果任由本能控制的話,多半會喪命。

這就是1949年,美國曼思峽谷消防員悲劇發生的原因,在這次悲劇中,有13名消防員本能地跟火賽跑

結果被火墻輕鬆碾過,有兩人僥倖找到了一個石頭縫躲起來,被燒傷,只有一名消防員運用理性,逃過劫難

他看到大火狂奔而來時,並沒有慌亂逃命,而是刻意地讓自己冷靜下來

他判斷自己肯定沒有火跑得快,於是點燃了周圍的草地,為自己燒出了一片安全區

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創造性的動作,在消防員們的訓練手冊中,是有這一項應急措施的

但在那種危急時刻,大多數人都會被感性控制,思維變窄,只能做出本能的,但常常是錯誤的反應


人類的感性善於從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就是過去的親身經歷中尋找答案

但是當遇到從來沒有碰到過的問題的時候,當我們的腦細胞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

我們必須努力調整情緒,這種狀態叫“刻意冷靜”,

因為在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保持冷靜需要有意識的努力

刻意冷靜之後,讓腦細胞集中在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以這個為中心,再展開發散性的聯想

才有可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刻意冷靜是人類理性思考的關鍵

理性寄居在大腦的前額葉皮層,這塊區域是人類大腦最後形成的區域,距今不過20萬年

當我們拿現代人類大腦皮層同其他靈長類動物甚至人類的原始祖先大腦皮層相比,我們就會發現人類的額頭明顯更寬

所以說,人類之偉大,是因為擁有理性,能用理性來審視自己的感性

亞裡思多德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明理性該如何控制感性,他說:“每個人都會生氣,這很容易,但是為了恰當的目的,在恰當的時間,對恰當的人,用恰當的方式,生氣到恰當的程度,這並不簡單。”

 

既然理性那麼好,關鍵時刻要靠理性,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在生活的決定中時刻理性,從而做出最優決定呢

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太理性了,我們很可能做不出任何決定,或者說乾脆變傻了,只會做錯誤的決定。

喜歡看體育節目的朋友會觀察到一個現象,在重大比賽的關鍵時刻,教練吩咐運動員的往往是

“把平時練的發揮出來就行了”,很少有教練讓運動員回想動作的細節,一定要做到什麼樣子

為什麼在競賽的關鍵時刻,教練要求隊員“跟著感覺走”,而不是用理性去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就是因為理性的侷限性。心理學把想得太多太細反而出現失誤的這種心理現象叫“思考過度”

事情通常是這樣的:當某人很在意、很緊張自己的表現時,就會變得過度關注自己,過度關注細節

他開始檢查最好是自動就能完成的動作。這種有意的檢查對於任何正處關鍵時刻的人們來說都是致命的

歌唱家會因為過於擔心高音部分而忘了怎麼演唱,投手會因為過於關注自己的動作而無法控制快球

演員會因為過於擔心台詞而愣在了舞台上。在所有這些情況下,表演的自然流暢性不見了,嫻熟的技巧消失了

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過度地用理性去監控人類的行為

 

人類的意識腦在任何時刻只能容納大約7個數據,這種有限的理性運算能力也為人類做決定設置了陷阱

比如說“心理帳戶”現象,心理帳戶是指人們傾向於在腦子裡把世界分成一個個的帳戶

有一個心理實驗是這樣的:你打算去看一場電影,並且花了50塊錢買了一張電影票

當走進電影院的時候,你發現你的電影票丟了,你多半不會再花50塊錢去看電影了

同樣的場景,你去一家電影院,打算去看定價為50塊的電影,在買票的時候,你發現自己丟了50塊錢

你有很大可能繼續買票看電影。其實,丟了價值50元的電影票,和丟了50元,在貨幣單位上是一樣的

但為什麼你的一個選擇是不看電影了,一個是繼續看?

這就是心理帳戶的影響,因為你為這場電影建立了一個50塊錢的心理帳戶,再花錢你就不願意了

丟了50塊錢沒關係,因為這筆錢的損失並沒有計入看電影的那個心理帳戶

 

“錨定效應”也反映了大腦在排除無關信息方面的超級無能

由於我們大腦同時處理的信息極為有限,所以,我們所接收的前一個,或者說新的信息

會對後一個決定產生嚴重的影響,儘管前一個信息與後一個決定可能毫無關係。

有一個心理實驗要求人們在轉動輪盤產生一個數字之後,再猜測非洲國家在聯合國所占席位的比例

結果顯示,那些看到大數字的人與看到小數字的人相比,會認為非洲國家占聯合國席位比例的數字更大更高

就好像逛商場的時候,會在意識裡不自覺地把商家的價格標籤作為錨,基於這個數字來討價還價

 


第三部分

我們在了解了感性和理性思考做決定有各自的優缺點之後,我們會問人類最聰明的做決定方式是什麼?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是綜合運用感性和理性思考,並且加以反思

邁克爾•賓格是世界撲克錦標賽決賽階段的常客,在成為一個職業撲克牌競技選手之前,他是一位量子物理學家

從本質上說,撲克是個統計遊戲,每手牌都可以對應一個概率,牌拿的越好,贏的概率就越高

如果撲克玩家能把底牌換算成相應的概率,就比對手擁有了明顯的優勢。他可以根據客觀的統計概率來下注

但是撲克遊戲不僅僅是概率和算牌,其中最誘人的部分是打牌的藝術,也就是賭博行為,這整合了表演技巧和博弈理論

選手對局的時候,不會是拿到好牌就眉飛色舞,拿到壞牌就垂頭喪氣

而是通過詐唬和表演,在牌不好的時候嚇退對手,在牌好的時候誘敵深入

2006年的決賽階段,賓格遇到了一位難纏的對手,正好他拿到了一手好牌,為了引誘對手與他決戰

賓格假裝做出手上牌小,在虛張聲勢嚇退對手的姿態,對手果然上當,押上了所有的籌碼,賓格贏了

如果把撲克牌當成算概率,當然理性思考多多益善,但大多數情況下理性的方法派不上用場

因為大多數時候你的牌不太好也不太差。在理性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輪到感性發揮作用了

這時,對於對手牌的模糊直覺,對於對手無法言表的洞察,就成了決定性的因素

 

撲克玩家所使用的不同策略,闡釋了大腦理性分析和非理性情緒各自不同的優點

有的時候使用理性策略,客觀冷靜,計算概率比較好;在某些情況下,也要跟著感覺走,即使不知道這種感覺從何而來。現實生活跟打牌也是一樣的,你無法窮盡或掌控所有的變量,你要知道什麼時候使用理性,什麼時候使用感性

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一句名言大概表達了相同的意思,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極度推崇,

這句話是:“在大腦中同時葆有完全相反的兩個觀點,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回顧前面的講述,我們知道,在需要做出一個決定之前,我們的大腦好像是在開音樂會,感性和理性齊飛

各種思緒就像不同的樂器一樣,發出五花八門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時應該怎麼辦?

應該想象自己在半空,俯視著這些心動和念頭,在思考了自己的思考之後,再做出決定。

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偷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技巧,學會偷聽大腦內部不同腦區之間的談話。”

因為,“明智的人懂得傾聽大腦內部的爭論”,思考自己的思考才是最高明的決定方式

英國哲學家以賽亞•柏林以兩種動物做過一個精彩比喻:刺蝟和狐狸,

刺蝟受到攻擊時,只會縮成一團,豎起身上的刺,指向外面,這是刺蝟唯一的自衛方式

而狐狸受到威脅時,不會只依賴單一的防衛策略,相反,它會根據情境調整策略

刺蝟不斷地用假想的確定性安慰自己,而狐狸則一直抱質疑的心態,接受不確定性,包容不同的意見

廣泛聽取大腦不同腦區的想法,最終做出了更好的決定


下面,來簡單回顧一下今天為你分享的內容

首先,我們說到了基於情緒和感性做決定的優點和缺點。感性決定是自動運行的,高效的

感性決定的缺點是可能會沉溺於多巴胺的分泌,不能自拔,以及損失規避心理陷阱

其次我們說到了基於理性做決定的優點和缺點,刻意冷靜是理性決策的精華

但理性思考也有思考過度、心理帳戶、錨定效應等心理陷阱

最後,從德州撲克選手的案例中,我們說到了人類最高明的思考方式是思考自己的思考

 

以上就是學會選擇做好決策這個主題的"為什麼大猩猩比專家高明"的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期待與你一起成長

下一篇的心得是"助推",敬請期待!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文章總整理,歡迎分享與提問歐,感謝你的支持~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一) 選擇比努力重要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二) 斯坦福商業決策課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三) 對賭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四) 快思慢想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五) 超越智商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六) 決策的智慧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七) 決斷力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八)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九) 算法之美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 選擇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一) 選擇的悖論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二) 學會選擇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三) 決策的藝術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四) 灰度決策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五) 高勝算決策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六) 為什麼大猩猩比專家高明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七) 助推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八) 最後一英里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十九) 避開錯誤決策的四個陷阱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二十) 自控力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二一) 破解團體迷思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二二) 思考的藝術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二三) 行為的藝術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二四) 理性的非理性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二五) 理性的抉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 的頭像
    MARS

    火星思維

    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