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討論一個人的時候,經常會說:你可以有邏輯、有條理的表達嗎?
這個報告你可以做得更有條理性一點嗎?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可以說明得更清楚一點嗎?
這種清晰思考問題和表達觀點的能力,其實就是邏輯能力
邏輯能力幾乎是一切思考能力的基礎。可是要做到在想問題的時候能夠清晰有條理
而表達觀點的時候又能言簡意賅,讓別人抓住重點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非常有名的"金字塔原理",不僅是麥肯錫經典培訓教材
甚至成為了整個咨詢業的標準,並被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和世界知名院校用來進行員工培訓內容
書中提供了關於思考和表達技巧的重要觀念,幫助你強化思考架構能力和邏輯溝通能力
讓你更高效地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
這邊就分成三部分與大家分享:
第一,什麼是金字塔原理
第二,用金字塔原理來組織思想的方法
第三,如何讓別人對你的觀點感興趣
一、什麼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組織思想的方法和工具,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沒有意識到思想需要被組織
舉個例子,想象一下現在你是一個公司的老闆,這個時候你新來的秘書給你匯報日常工作
她是這麼說的:營銷部的劉總說他明天不能參加下午3點的會議了;研發部的王總說他不介意晚點開會
明天開也可以,但是明天10點半以前沒有時間;而產品部的馬總說他明天晚上才能從上海趕回來
而且明天的會議室已經有人預訂了,不過禮拜四的會議室還沒有人預訂
所以我們會議的時間訂在禮拜四上午11點比較合適,您覺得如何呢?
如果你是老闆,可能聽秘書的這段介紹都快暈了。為什麼?這就是因為她的思想沒有經過組織
用金字塔原理重新組織思想後,秘書的匯報可能就變成了這樣:
老闆,您看原來訂在今天的會議改在星期四上午11點開怎麼樣?
因為今天的時間營銷部劉總他沒辦法參加,而其他人能配合的時間只有這周四了
而且這周只有周四的會議室還沒有被預訂。所以您看會議改到周四上午11點,可以嗎?
這一次你再聽秘書的介紹,是不是就清晰了很多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答案就在於後者用了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就是說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
而這個中心論點可以由3到7個論據進行支撐,每一個論據它本身又可以成為一個論點
同樣也可以被3到7個論據支撐,如此重複形狀就像金字塔一樣,這個就是金字塔原理
不過金字塔原理在具體應用起來,還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
首先要強調"結論先行",就是在你表達觀點時優先說出你的結論
就像剛才舉例的秘書匯報工作,首先要匯報的就是結論:我們把會議改到星期四上午11點
為什麼要結論先行呢?這就和大腦的運作方式有關係了,大腦如果提前了解了一個結論
那麼它就會自動的把接下來獲得的相關信息歸納到這個結論下面來尋找聯繫
而相反的,如果我們在聽別人介紹觀點的時候不知道結論是什麼,大腦就會很困惑
一直要試圖弄清楚各個觀點到底想講什麼問題,這樣理解起來就很費力
其次就是每個論點下面的論據不要超過7條。一般而言,有4、5條論據就足夠了
這是因為大腦沒辦法同時容納7個以上短期記憶的事情,我們記不住
比如你要出去買報紙,就順便問了一下你老婆說:“有什麼東西幫忙買的嗎?”
然後你老婆說,“太好了,那個我想吃葡萄,你買點,對,順便買瓶牛奶
”你說,“好的。”然後剛要走出門口,她說,“對了,我們家青菜也不夠了,然後也沒雞蛋了
你把青菜、雞蛋買一些。然後順便還有蘿蔔,橘子、皮蛋。”
你都出門了,她又補了一句說,“對了,不要忘記再買點蘋果回來。”
你問,“還有嗎?”“沒了,買瓶優酪乳吧。”
現在請問你去了超市之後,還記得你的老婆讓你買什麼東西嗎?我想絕大多數人是記不住的
為什麼?就是因為大腦沒辦法同時記住超過7個以上的事情。那怎麼辦呢?
作者說任何一個論據都不要超過7條,而且超過4、5條之後,你就要把它們歸類到不同的類別裡面
這樣才能幫助我們記憶。比如,我們可以把剛才說到要帶的東西稍微歸類一下,就容易記憶了:
你可以告訴自己,要買水果、蔬菜和奶蛋這三類產品,而水果就買葡萄、蘋果和橘子
蔬菜就買青菜和蘿蔔;而奶蛋產品就是牛奶、優酪乳以及雞蛋和皮蛋
你看這樣一重新組織,是不是就容易理解和記憶得多了
最後就是每一個論點一定要言之有物,有內容。這一點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容易出問題
比如我們經常在開會或者寫文章的時候會有類似的句子:我們公司現在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或者總結說我們前一段項目的成功有三個原因。可是這樣的句子都是言之無物,缺乏思想的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從你說的兩個問題、三個觀點之間獲得任何有益的信息
事實上,一旦用這樣言之無物的方式來作為一個論點的話,那說明你是沒有充分思考清楚這個問題
有一次作者看她的同事寫的一篇報道,題目是“公司在組織管理方面存在兩個問題”
接下來就長篇大論論述這兩個問題。作者就跟他說,你這樣其實是沒有深入思考的
你這兩個論點是言之無物。她的同事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重新思考之後
把他的論點調整為“公司存在的主要組織問題是沒有充分授權”
你看這樣,你的論點就清晰得多,別人立刻就知道你想要表達什麼內容
所以這就是對金字塔原理的一個整體的介紹,結論先行
每層結論下面的論據不超過7個,每一個論點都要言之有物,能夠有明確的思想
第二,用金字塔原理來組織思想的方法
不過如果我們僅僅是知道了金字塔原理究竟是長什麼樣顯然還不夠
因為真正支持金字塔原理立起來的是那層層論據,也就是我們為了分析問題而重新組織的思想
其實讓我們的表達有邏輯,除了首先要能夠把結論亮出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分析問題要邏輯清晰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想象在《西遊記》的場景當中
豬八戒說:大師兄,師父又被抓走了,我們來分行李吧,你看怎麼分行李合適呢?
假如你作為孫悟空真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呢?
其實這個問題和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一樣,就是你要組織你思考問題的思路
有四個邏輯順序可供你當武器來回答這個問題
分別是: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重要性順序以及邏輯演繹的順序
(1) 時間順序,就是按照發生事情的先後進行問題的分析
比如,你可以和八戒說,我們就按照加入取經團隊的先後順序來優先挑選行李吧
我最早,你其次,沙和尚第三。按時間先後順序來挑選,這就是一種解決方法
(2) 空間順序。所謂空間順序也是結構順序,比如按照地域分是台北、台中、高雄
或者按照部門分,市場部、研發部、技術部,這都是按照空間來劃分
你可以跟八戒說,我老孫這個文化程度比較低,經書就歸我了,你豬八戒比較好吃
這個吃的東西就歸你了。沙和尚呢?這個法術比較差,回家比較艱難,這個白龍馬就歸你了
(3)重要性順序,比如我們上車的時候,老弱病殘孕優先落座,那就是一個重要性順序
你和豬八戒可以說,按照在團隊中的貢獻來選行李,那打妖怪最多的是孫悟空,其次是豬八戒
然後是沙和尚。那就按照這個順序來挑選自己喜歡的行李
你看我們對八戒分行李的要求就至少有了三種解決方法
前面提到的時間、空間和重要性順序,它們的邏輯順序都是用的歸納法
也就是各個論據是找相似點集合到一塊,比如它們都是時間、結構、重要性因素
(4)邏輯演繹的順序,就是我們說的三大段,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
比如,所有的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結論就是蘇格拉底會死
用演繹法也可以分析問題,不過作者在書中說,能不用演繹法論證就盡量不用
因為用這個方法對聽眾的要求比較高,聽眾需要比較高的注意力才能理解你在說什麼
不過,有時候在寫作表達的時候演繹論證也是不得不用的一種方式
比如,在剛剛分行李的案例中,演繹邏輯就可以這樣去分析問題:大前提是
團隊的行李是整個西天取經團隊創業路上積累的資產,要按照大家的貢獻度來進行劃分
而小前提是,在團隊創業中,貢獻的排序是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
那結論就是,按照孫悟空優先、豬八戒其次、沙僧最後的原則來劃分
你看,用演繹論證的方法也可以幫忙把行李給劃分了
所以時間、空間、重要性以及演繹方法就是我們分析問題、組織思想的四個重要工具
那有了這四個方法,我們在思考問題,組織表達內容的時候就方便了很多
我們有一個觀點想讓別人理解的時候,就可以把支持這個觀點的論據按照時間順序
重要性順序或結構順序分隔一下,這樣別人聽起來就非常輕鬆
也有一種情況是,你可能還沒有一個結論,但是腦子中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線索
沒關係,你仍然可以用這四個方法把你頭腦中各種線索之間的邏輯關係梳理一下
看它更符合哪一種方法,從而幫自己得出結論。所以組織思想的四個邏輯順序
既可以用自上而下的形式,先有上層的結論,再梳理下層的論據
也可以用自下而上的形式,先把下層各種想法匯總,再總結出上層結論
關於組織思想,最後還要提醒一點,不論按照哪個結構順序找出來的論據,都有個極高的要求
看這條論據是否符合 MECE 法則。什麼是 MECE 法則呢?
MECE 法則是說每一個論點下面支撐的論據都應當是彼此相互獨立,但又完全窮盡
也就是說你的論據不遺漏才能不誤事,不重疊才能不做無用功,這樣你的論證才是清晰有道理的
舉個例子,比如你要論證的一個觀點是小王的工作能力很強。你用重要性順序的方法給了三個論據
第一,老闆交代他的任務總能按時完成
第二,他和同事的關係都很好
第三,他從來不延誤工作交接時間
你看,這三點可能是按照重要性來進行排列的。可是用 MECE 法則檢查它就不符合。為什麼呢?
首先它不是互不重疊的,按時完成老闆交辦的任務和他不拖延交接工作,其實就是有重合的
其次這三點也沒有完全窮盡一個有能力工作人的要求,比如沒有提到工作質量的問題
也沒有提到他學習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而這些可能都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工作能力強的重要因素
所以這就是屬於不符合 MECE 法則的分析
因此我們組織思想的時候要按照這四個分析套路,時間、空間、重要性和演繹順序進行分析
還要用 MECE 法則檢查一下是否相互獨立,又完全窮盡
第三,如何讓別人對你的觀點感興趣
這一點其實特別重要,我們想要影響別人,首先得要讓別人對我們提出的話題感興趣
如果你跟老闆說,今天我們聊聊給我加薪的話題吧。可是老闆立刻說,我還有個會,晚點聊
哈哈,如果老闆根本不想聽你這個話題,那你分析得再多也沒有用
那怎麼樣才能讓老闆對你提出的議題感興趣呢?作者就提出了一個重要方法
叫做 SCQ 法:設置背景 Situation 、衝突 Complication 和疑問 Question
如果要讓別人對我們提出的觀點感興趣,就一定要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引出我們的觀點
而用講故事的方法引出觀點是有套路的,這個套路就是剛才提到的背景、衝突、疑問的方法,SCQ
S 是背景,就是你向對方介紹一個觀點或者分析一個問題
先介紹大家都共同認可的背景信息,就是用所有人都了解的基礎信息引出你的話題
我們給小孩子講過故事的話就會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就是孩子們已經聽過的故事
我們先引出一個大家都沒有異議的觀點,讓大家認可以後,就比較容易引出我們接下來的觀點
讓觀點引出的過程波瀾起伏才精彩,這個波瀾起伏來自哪呢?就是 C 衝突
一部電影好不好看,關鍵在於它有沒有設置激烈的衝突
而我們一個問題能不能吸引別人的興趣也來自於你這個衝突設計的好不好
如何告訴讀者,在這種背景下,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進而讓讀者對這個問題產生興趣
比如如果你想讓老闆願意聽你加工資的論述,那你就要設置一個衝突,讓他產生疑問
這個時候他自然感興趣聽下去,這個過程就是 SCQ 背景、衝突、疑問分析法
讓老闆加工資可能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不過按照這個 SCQ 法還是可以解決的
第一步,設置 S,背景:老闆,最近公司的出勤率明顯下降,員工的效率也在降低
我們需要想辦法提振大家的工作士氣。那老闆一聽,真的是這樣,你就建立了第一次認可
接下來你就要設置衝突 C:不過,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激勵員工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用對了方法,就能花小錢起到大作用。你看這個時候就設置了一個衝突,接下來
你就要引出疑問 Q 了:那對我們而言,就要找出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大家工作效率不高呢?
找準這個答案,我們就能對他解決問題。你就給他設置了一個疑問,問題發生在哪裡
到這你的故事就講得差不多了,你就可以引出你用金字塔原理分析出來的結論了
我們經過廣泛的研究和分析,發現在各種因素當中,現在最缺的是加薪
當然了,你實際要真的論述這個話題的時候不能這麼簡單的分析
你要按照前面我們分析的可能是時間的順序,結構的順序,或者是演繹的順序
來把這件事情的論據清晰的展示出來,告訴他
上面就是這三部分的主要內容,讓我們總結一下
1. 金字塔原理就是把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
在每個論點下面不超過7個的論據來支持,而每一個論據又可以成為下一級的論點
要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結論先行
其次,你的論據不能超過7個;最後你每一條論點要言之有物
2. 可以按照時間、空間、重要性以及邏輯演繹的順序來組織我們的思想
同時每一個支持論據都要嚴格按照 MECE 的法則,也就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
3. 如何讓別人對自己的觀點感興趣呢?就是用 SCQ 背景、衝突、疑問的方法講故事
以上就是金字塔原理 | 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以下是熱門文章的 整理 ,這裡是MARS的火星思維,期待與你一起成長進步
擺攤系列文章總整理,歡迎分享與提問歐,感謝你的支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