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忙著挑選產品做新項目,剛好又談到了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這個概念之前就有建立了,但總覺得沒有單純字面上那麼簡單
所以就再查了一些資料重新學習,根據自己的邏輯規劃出重點來讓大家參考
這裡會分成三個部分與大家分享,你將學到
1. 什麼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2. 七個MVP的重點概念
3. 六個驗證MVP的方法
4. 檢視你的MVP概念
1. 什麼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先來看一組數據,據CBInsight網站的文章指出,新創公司失敗的20個原因前三名
產品沒有市場需求(42%)、現金用完(29%)、不對的團隊(23%)
沒有市場需求代表團隊不知道真正市場的需求,做出來的產品沒有顧客願意買單
現金用完代表未找到合適的獲利模式,產品或服務無法賣出去或融資失敗
不對的團隊代表無法把產品做好並賣出去,缺乏創業該具備的商業能力
其實這三點是環環相扣的,市場需求、現金流、團隊都是創業非常關鍵的要素
所以在資金用完之前找到正確的產品、並且成功銷售出去,絕對是新創公司存活的最大關鍵
傳統創業:1. 寫好商業企劃書、2. 說服投資人、3. 建立團隊、4. 推出產品、5. 成功售出
你會發現當你把商業企劃書寫好,好像就是商業模式已經可行且符合市場需求
所以你只要把投資人搞定拿到資金,你就可以去組團隊做產品,然後你的產品就會順利賣出
但結果大多數的創業者只是花費金錢時間精力在市場沒有需求的產品上面而已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最早由《精實創業》的作者艾瑞克˙萊斯提出
他提倡企業要進行“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簡的原型產品,然後在不斷地試驗和學習中
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靈活調整方向
我覺得另一個比較好的解釋是:
MVP就是用最低的成本,設計一個有利潤有收入的產品,或者是一種可盈利的商業模式
把它用最快的速度放到市場上測試是否可行,透過用戶回饋的數據,不斷的優化修正
完成一個能夠獲得利潤、可快速迭代、有市場需求的產品
有經驗的創業者就會發現,自己想象出來的用戶痛點,可能跟真實的用戶痛點之間,還有很大距離
創業的過程應該是:有了想法以後,做需求探索,確定了需求再做用戶驗證,驗證完了再做推廣
而精實創業,就是幫你在需求探索和用戶驗證這兩個環節上提高效率
你該思考的是「你想要驗證什麼假設?」、「給誰驗證?」、「如何驗證?」
藉由顧客來幫你「找出問題」,讓你學習到如何「解決問題」,這才是MVP的最終目的
簡單來說就是發現需求 → 確認需求 → 收集回饋 → 優化修正
講了那麼多,這邊舉幾個MVP的實際案例,第一個是全球最大的團購網站Groupon,2008年創立
2011年時Groupon就進行IPO,當時公司市值超過160億美元,我們來聽聽它當初創立的故事:
「我們在WordPress上接手了一個部落格,去蕪存菁後改稱為Groupon
我們每天都會在上面發表一個訊息,不瞞你說,它整個是亂七八糟,我們在初版的Groupon上賣T恤
上面寫著:「本T恤紅色、大碼,如果你想要不同的顏色或尺寸,請發電子郵件給我們。」
我們根本沒有表格可以填寫,整個部落格都是隨便拼湊的
但是它卻足夠證明我們的想法,證明大家是喜歡它的
我們真正的折價券都是靠FileMaker做出來的,我們會寫一個指令,把折價券的PDF檔寄出去
到後來,我們一天之內要賣出五百張壽司折價券
同時把五百張折價券的PDF檔寄給五百個使用Apple Mail的人
說實在的,頭一年的七月之前,我們根本就像在慌亂中抓住了老虎的尾巴般不知所措
但是慢慢地,事情愈來愈有樣子,最後竟然湊成了一個產品」
這個就是Groupon當初的MVP,他們驗證的假設是人們團購的需求,給當初他擁有的500人名單做測試
然後用一個部落格去做測試,確認用戶的需求,再根據回饋去設計系統等,而且成本超級低
在MVP完成之前,別去想那些規模化的事情,也別想雇用業務、行銷、網頁人才等
請自己用最笨的方法、最無法規模化的方法,去獲取早期用戶、去跑業務、去談合作
這樣不僅是節省成本,讓你深入細節去驗證用戶的需求,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第二個是Zappos,現今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鞋店, 創立於1999 年,到了2007年的銷售額超過8億美元
占美國鞋類網路市場總值30億美元的四分之一強, 亞馬遜於2009年以12億美元天價買下Zappos
一開始Zappos設定了一個「會上網買鞋子的顧客確實存在」的假設
然後透過一個簡單實驗,證實了這個假設
創辦人並沒有將大量的種子資金投入到預先的庫存中,而是帶著相機前往自己當地的購物中心
到附近的鞋店取得拍攝店面商品的許可,他拍攝了幾雙鞋,並將商品照片發佈在他的網站上
網站也是不花太多時間、簡單的設置完成,只要能驗證目標客群是否如預期的對這項產品有興趣即可
顧客下訂單時,他會回到商店購買鞋子,然後Zappos會將鞋子發送給客戶,完成這次交易
2. 七個MVP的重點概念
1. 價值主張要清楚
首先你要很清楚,你要驗證什麼商業假設? 這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核心? 你想滿足客戶什麼樣的需求?
這就是商業模式裡面的價值主張,驗證的是「你為什麼人創造什麼價值,滿足什麼需求」
這一點如果沒想清楚,那後面就不需要再進行了,因為這個點是源頭,會影響你後面的所有決策
2. 只解決核心問題就好
創始人會希望能一次解決用戶所有的問題,但實際情況中,你應該聚焦去解決用戶優先級最高的問題
新創公司應專注於欲解決的問題的核心,而資源上的限制能迫使你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你必須學會取捨,知道什麼必須先完成、什麼可以等到未來有餘力時再補上
目標客戶和問題是既定存在的,如果你的解決方案不成立,那就去優化解決方案並持續迭代你的產品
直到能成功解決目標用戶面臨的問題爲止,而不是去嘗試換一批用戶,或者解決別的問題
3. 必須將產品給用戶試用
首先要確認清楚你的目標市場在哪裡? 哪些才是會付你錢的客戶?
沒有把產品給顧客實際試用過,就無法知道用戶是不是真的喜歡我們的產品,蒐集的回饋可能會失準
你想給你的第一批目標用戶提供什麼,帶來什麼價值,在你決定搭建 MVP 之前,先跟目標用戶聊聊
4. 重點不是在於最小
如果太過專注於最小,可能會做得太簡單;如果潛在用戶不瞭解這是什麼產品,就會失去驗證的意義
所以重點在於「可行性」:在用戶能使用的前提下,用最低成本做出做接近成品的MVP
客戶是否對產品有興趣、是否願意付費,其次則是這個需求是否能夠持續
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小心的調整「最小」與「可行」之間的平衡
所以 MVP 不是一個最小, 或是一個便宜的產品。而它應該是一個聰明的學習機制
在於它能不能讓你學到學習客戶要的是什麼
如果可以讓你快速知道客戶真的的需求是什麼, 這才是MVP想要的
5. 產品不要等到完美才推出
套句LinkedIn聯合創始人所說的:如果您對產品的第一個版本不感到尷尬,那麼發布太晚了
重點不在於產品是否完美,而是能不能快速驗證自己的想法,並改善、優化自己的產品
只要服務堪用就應該讓消費者使用,目的不在於讓目標客群感到非常滿意
而是只要能驗證目標客群是否如預期的對這項產品有興趣即可
唯有快速推出最小可行產品測試水溫,並及時地改變策略或者宣布失敗,才能避免時間與資源的浪費
6. 重視顧客回饋
首先要確認清楚他們怎麼購買你的產品? 願意花多少錢購買這樣的商品?
產品哪裡做得好? 哪裡可以繼續優化? 還需要加入哪些功能?
快速優化產品就需要大量的顧客訊息回饋,最好把訊息回饋的機制,設計在整個產品中
用最快最方便的方法,取得使用者產生的第一手資訊,方便優化修正產品
不管公司是甚麼規模,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快速測試市場反應
反應好就繼續優化,反應不好就適時放棄或改變切入點
7. 快速修正產品
快速更新可以讓我們知道產品是否讓大家滿意,一旦確認做出來的東西不是大家需要的
就應該立刻修改方向,不要想說消費者不懂,而是你不懂消費者
在產品進行修正時,你要讓你的顧客能夠無痛進行優化、更新、升級,不要讓你顧客使用者
需要付出優化的成本,最好能夠把自動更新優化,放到產品機制中
你的每一個產品都有它的核心價值,有很多優化功能其實都是在未來研發產品的二代、三代才修正的
不要想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做到面面俱到,也沒辦法一開始就解決所有問題
沒有任何一家產品會一直維持他們 MVP 的狀態,不要對你的 MVP 過度自信,這只是創業的第一步
最重要的是要搞明白你的想法到底能不能解決目標用戶的問題
3. 六個驗證MVP的方法
1. 使用者訪談
這個過程可以驗證你的假設是否正確,而你的產品將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問客戶他們對產品的看法
以及在購買該產品時,他們考量的優先次序是什麼? 是價格、品質還是售後服務等
如果市場已經有類似產品,就不需要再設計產品
直接對用戶進行訪談,了解有無其他需求和痛點
所有訪談的問題一定要緊扣你的「訪談目的」。先決定「你想驗證什麼假設?」
「需要用戶幫你釐清什麼問題?」再來設計訪談大綱
不斷的問客戶為什麼就對了,要去了解做出這個決策背後的關鍵因素
你可能會發現他們的需求與你當初設想的有所落差,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挖掘出他們的真實需求
進而從他們的回饋改良自己的產品
2. 登錄頁面Landing Page
MVP雖然不一定是個網站,但永遠可以用網站來測試
登錄頁面是潛在消費者第一個認識你的地方,他們將根據你設計的銷售漏斗,一步步探索你的產品
它是一個驗證產品市場很重要的方法,你可以將產品MVP放到著陸頁上,並闡述它的功能和核心價值
來測試消費者是否對你的產品感興趣,它可以為你評估市場對產品的反應,不論是它的功能、價格
而不只是一個美化的網頁用來蒐集名單而已。有兩個要素非常關鍵:
(1)精準:要能將「產品訴求」和「核心價值」有效傳達
(2)轉換:Call to action(行動呼籲)是著陸頁最重要的因素,目的就是要收集用戶的回饋
所以著陸頁的Call to action必須十分明確(可以是註冊、購買、訂閱、了解詳情等,視驗證需求而定)
這個CTA的用意就是要測試市場對你的產品是否感興趣
通常的做法是:企業先默默推出一個假網站,這個網站不對外公開,企業跑去默默購買關鍵字廣告
將流量默默的導過來,導過來的以後,網友在這個網站裡面所點的每一個連結,都會被記錄下來
有些連結甚至叫客戶直接買下東西,看看有幾個客戶真的會點「買下」
某些時候不見得需要有一個可以操作或體驗的產品
特別是像實體商品、服務、線上課程等很有畫面的產品,不妨拍些照片或短片,寫些描述
並放上一個「訂閱最新消息」或者「取得早鳥優惠」,就可以測試市場水溫了
3. A/B測試
想更近一步了解使用者的行為和偏好,則可以使用A/B測試,看看哪一個文案的點擊率或轉換率比較高
再決定你的產品類型,也是檢驗產品或市場行銷策略若改變,是否對消費者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
可以透過不同的工具檢驗和分析,消費者如何在你設計的方案下,做出他們的購物決策
以減少你自己「猜猜看」哪個成效表現會比較好的猜謎遊戲
4. 廣告活動
哪怕產品再好,若是沒有行銷,也不會有人知道。因此,當你認定最小可行產品已經完成
那就暫且放下想去優化它、加些新功能的衝動,專心去行銷最小可行產品,不要輕易回到產品開發上
廣告可以讓你深度挖掘跟潛在目標客群相關的統計資訊,透過Google AdWords或是Facebook廣告
為你找到,你想像中的那群人他們的消費行為與習慣,和你想像中的是否一樣
讓你進行低擬真式的產品測試。了解你的產品哪個部分對目標客群是有吸引力的
雖然關鍵字廣告對你的MVP銷售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但是讓你了解市場的競爭程度以及市場認識是一種無價的投資
5. 募資
透過募資的過程,從消費者的願付價格來看,人們對產品感興趣的地方
國外知名的募資網站像是Kickstarter 或是Indiegogo;台灣的群眾募資則是以FlyingV、嘖嘖較為知名
建議不要把群眾募資當作前期驗證的工具,而是要當作中期或上市前的驗證工具,避免抄襲
6. 產品展示影片
如果一張好的照片能勝過千言萬語,那麼一個好的影片就更是能把故事說得好聽,說到深得人心
當你設計出一套軟體或是一個產品,你認為你為消費者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
但使用者未必能透過文字就能了解到他們有這樣的問題存在,透過影片,你可以把故事說得更清楚
讓潛在的消費者更認識你的產品,同時展現出產品的使用方式,並引導他們進行購物決策
你可以將產品MVP所呈現的樣子以及它的操作方式納入產品介紹影片,清楚地傳達你們的核心價值
也可以結合第二點「著陸頁」的策略,將產品介紹影片放在著陸頁上,讓消費者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4. 檢視你的MVP概念
先看一下上面這張圖,有3個路線圖,你覺得哪個是MVP的概念呢? 可以停下來想一下
原圖連結: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mvp-bike-car-fred-voorhorst/
好,思考過後了嗎? 那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3個路線圖
第一路線的關鍵錯誤在於只有輪子的時候,根本就不是可行性產品,因為沒辦法解決通行
第三路線有一個關鍵的錯誤,就是他一開始就知道他要做的產品是汽車了
因為MVP的概念,不在於最終的產品,而是在於一個商業觀念的市場驗證
也就是說,其實最終產品是什麼,在一開始的時候根本不知道
或者是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卻是隨時可以被替換更改的
回到第二路線,當你想要開發一個能夠載人移動的載具產品時,你先開發出一個最簡單的版本,滑板
如果讓人移動變快速的概念真的有打中,滑板頗受歡迎,那就繼續在這個概念上
持續開發更好的版本出來,如自行車、摩托車,而在最後研發出最完整版本的汽車
MVP本質上是測試你想要解決的需求是否真實成立的,而這個背後的需求是最難想清楚的
如果你想要測試汽車是否可能,那麽背後的真實需求其實是「通行」,幫助用戶更好的通行
那麽一個滑板、自行車、摩托車等等就是比較正確的最小可行性產品
因為如果用戶用它們,說明更好的出行這個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最後再次整理一下MVP的優點如下,希望你也能運用MVP做出市場有需求的好產品
1. 在正式發佈產品之前,先測試用戶對自家產品的需求
2. 獲得有價值的反饋,了解哪些功能對用戶是有效或無效的
3. 直接與用戶接觸,並分析他們使用產品的行為與偏好
4. 避免大量資金投入卻沒有回報
5. 讓企業在短時間內,將產品推向市場
6. 可以幫助企業,以最低的成本犯錯、用最快的速度修正
7. 獲得一群用戶
以上就是一些MVP的重點與方法與你分享,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讓你能有所收穫並可以運用在自己的產品上面,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
以下是熱門文章的整理,這裡是MARS的火星思維,期待與你一起成長進步
擺攤系列文章總整理,歡迎分享與提問歐,感謝你的支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