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會選擇做好決策這個主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本"高勝算決策"的心得
這本書說的是,在太空探索,這項充滿不確定性的任務面前,NASA是怎麼做決策的?
我覺得有一段話,很適合描述NASA的處境。那就是人類的困境,可以分成兩種
第一種是表面上的問題。雖然還沒有解決,但起碼有個大概的思路。比如怎麼讓汽車跑得更快?
但真正棘手的,其實是第二種,它叫作謎團。也就是,連破解的線索都沒有
比如,宇宙裡有沒有第二個地球?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甚至不知道切入點在哪。NASA面對的,就是謎團
能夠計算出概率的,都是風險。而連概率都無法計算的,叫不確定性。NASA面對的,就是不確定性
面對不確定性,NASA的核心技巧就是把謎團,變成問題。也就是,把不確定性概率化
把一個毫無頭緒的大謎團,拆解成一個個可以計算概率的具體風險
所以要想掌握NASA的決策技巧,我們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怎麼把謎團變成問題?這是面對不確定性時的底層心法
第二個問題,怎麼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提升決策的正確率?
首先,第一部分,怎麼把毫無頭緒的不確定性,轉化成可以評估的具體風險?也就是怎麼把謎團變成問題?
NASA的方法是,建立決策樹。簡單說,就是把一項任務中,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景,描繪成一張樹狀圖
然後再逐個評估每個情景的發生概率,我們來講一個具體的例子
這是NASA遇到過的,最困難的任務之一,而且它跟太空探索這件事,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
這個問題就是,評估探測器對外星球的細菌污染概率。說白了,就是在你往火星發射探測器之前
你必須先評估出,探測器有多大的幾率,會把地球上的細菌,帶到火星並且對它造成污染
到這一步NASA就遇到了一個謎團。誰都沒去過火星,整個局面毫無頭緒
這時,咱們前面說的決策樹,就派上用場了。通過它,你會發現,這個風險概率,其實是可以算出來的
建立決策樹,一共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分解流程。把污染發生的過程,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
按照NASA的設想,細菌污染火星一共需要四步。第一步是著陸,第二步是釋放,第三步活下來,第四步繁殖
第二個階段,是往每個流程裡,添加可能發生的情景。要注意兩個原則
一是要確保,每個情景之間彼此獨立。第二是要窮盡你能想象到的所有情景,不能有遺漏
比如,在著陸這個步驟裡,一是硬著陸,也就是直接撞向火星地表,二是軟著陸,也就是緩緩降落
你看,這兩種落地方式,彼此獨立,不可能同時發生。而且著陸只有這兩種方式,它窮盡了所有可能
所以接下來,第三步,你就要計算出這個決策樹裡,每個情景發生的概率
NASA最後計算出的結果是,污染概率大概在16萬分之一。你看這個原本毫無頭緒的問題,它並非不能計算
只要你把它拆解得足夠細,就會發現,答案就隱藏在人類現有的知識角落裡。你要做的,就是把它找出來
只需要記住一個心法,那就是不斷拆分問題,把大謎團拆解成小問題,把邊界一步步收窄
窄到一定程度,謎就變成了問題。你就有了解決它的線索
在英文裡,至少有三個詞,都可以翻譯成問題。第一個是Question,指的是表述很模糊的問題
比如怎麼實現太空遨遊的夢想?這種情況,你可以回答,但沒法解答。問題是模糊的,答案也是模糊的
第二個詞是Problem,指的是可以被清晰定義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火星?
但是答案不是唯一的,你還得在一堆答案裡選擇最優解
第三個詞是Puzzle,指的是邊界非常清晰,解決方案也非常集中的問題。比如,怎麼減小火箭的升空阻力?
其實NASA做的,也是把一個問題的邊界不斷收窄,把Question變成Problem,再把Problem變成Puzzle的過程
到這一步,解決問題的線索,就會清楚的出現在你面前
第二部分就從書裡給你挑選了兩種,比較實用,也比較輕巧的決策方法跟你說說。
第一個方法,叫效用函數。經濟學家經常用這個概念,就是把人的主觀感受量化,然後變成公式
比如,做什麼樣的工作最幸福?你可以先把跟幸福有關的因素,全羅列出來。
比如收入、上班距離、假期福利。然後再給每個因素一個分數
把這些分數加起來,就是這份工作的幸福總分。這個等式,就是你在幸福感這件事上的效用函數
在生活中,假如你碰到那種只能憑感覺來決策,讓你模稜兩可的事情,就可以使用效用函數
比如,週末你想出去玩,有兩個目的地作為備選,一個是電影院,一個海邊
其實你更想去海邊。但是你又擔心會下雨。你糾結了很久,還是不知道怎麼辦
假設去海邊玩,帶來的滿足感是100分。看電影,帶來的滿足感是80分。這麼看,明顯應該去海邊
但是你還得考慮下雨這個因素。一旦下雨,海邊就會變成0分。而看電影不受影響,依然是80分
根據天氣預報,你推測今天下雨的概率是30%,晴天概率是70%。這時,就可以計算去海邊的滿足感
是晴天情況下的100乘以70%,再加上雨天情況下的0乘以30%。最後的結果是70分
而看電影不受下雨影響,滿足感不管怎麼算還是80分。
所以前後綜合,考慮到所有可能性,看電影的滿足感要比去海邊多10分。結論是你應該去看電影
接下來要說的第二個決策方法,叫迴避基本比率謬誤。意思是,不管任何概率數據
你在主觀評估它的準確性之前,都要在評估方法上,添加客觀概率這個因素,我們還是說個例子
假設,一個戰鬥機飛行員,一眼識別出飛機所屬方的概率是80%,他有20%的可能性看錯
那麼請問,當他看到敵機時,有多大的概率能確定,對方真的是敵機
按照通常的設想,識別正確率是80%,對方是敵機的概率,肯定也是80%。但是,這個概率其實並不準確
因為這個評估過程,忽略了一個數字,那就是我方戰機,和敵軍戰機的比例。也就是我們說的客觀概率
假設,敵方有10架飛機,我方有50架飛機
你的識別準確率是80%,這就意味著,敵方的10架飛機中,你能正確識別出來的有8架
同時你還有20%的可能性,把我方的戰機當成敵軍的,也就是在我方的50架飛機裡,有10架被你當成敵方的
這麼加起來你會發現,自己認出的敵方戰鬥機共有18架。但你認出的這18架飛機裡,真正屬於敵方的只有8架
所以你真正能識別出敵機的概率應該是,8/18,大概45%左右
在日常生活中,假如你要估算一件事的概率,提醒你,不要忽視這件事本身的客觀概率
以上就是學會選擇做好決策這個主題的"高勝算決策"的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期待與你一起成長
下一篇的心得是"風險與好的決策",敬請期待!
學會選擇做好決策文章總整理,歡迎分享與提問歐,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