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的底層邏輯,是渠道漏斗公式(渠道=流量*轉化率*客單價*複購率)
當你增加了流量,就要進一步提高流量的轉化率
在這邊與你分享增加轉化率的四個方法:
有效流量、展示設計、決策時間、打折促銷
1. 有效流量
有效流量,是流量和高轉化率之間的橋樑
精準客戶佔你所觸達人群的比率越高,你獲得的流量才越有效
有效流量 = 目標客戶 x 恰當場景
目標客戶,就是合適的人。恰當場景,就是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
獲得有效流量,就是讓你的產品,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遇到合適的人
例如你想推廣你的瑜珈服,你有很多方式獲得流量
你可以上電視打廣告,但接觸的是一般大眾,未必有做瑜珈
你可以把資訊貼在瑜珈討論的社團,這樣接觸到的就是合適的人
你更可以把瑜珈服免費贊助給瑜珈老師,那樣不但能展示,老師還能替你推廣
有流量,說明你抓住了用戶的眼睛;有轉化率,才說明你抓住了用戶的心
2. 展示設計
顧客看到招牌,因為感興趣而進店,這叫:有效流量
商品恰到好處地,進入顧客的視線,這叫:展示設計
顧客拿商品仔細觀看,決定是否要購買,這叫:決策時間
店員發現顧客有點猶豫,於是介紹促銷和優惠,這叫:打折促銷
有效流量、展示設計、決策時間和打折促銷,每一項對提高流量轉化率都非常重要
它們共同在顧客這場豐富的“買與不買”的內心戲中,一步步“助推”其做出購買決策
那如何讓你的產品,恰到好處地進入視線呢?
(1) 動線設計:顧客進店後走的路線,就是所謂的“動線”
(2) 視覺焦點:你走過超市貨架,和目光平行的那一層,是視覺焦點
(3) 從眾效應:在書店,可以放個暢銷書榜單
3. 決策時間
用戶做出“買買買”這個決策,時間是很短的
消費者在線下購買一個產品,平均“決策時間”是13秒。在線上呢?是19秒
也就是說,買和不買這個決策,對你作為一個商家影響重大,但消費者在20秒之內就決定了
挑來挑去,反而不買;減少選擇,買得更多。這就是減少用戶“決策時間”的威力
那如何減少決策時間呢?
(1) 行動指令
在購物車圖標前,多放一個“+”號,下單率會提高15%
如果乾脆把圖標,換成“加入購物車”五個字,下單率會提高49%
(2) 信息聚焦
記住你只有20秒。你希望在這20秒內,用什麼來打動他?再多優點,你也只能說一條
(3) 短缺刺激
用“短缺”激勵用戶立刻下單,例如最後三天大清倉
4. 打折促銷
當用戶對產品有了興趣後,商家所有的行為,給出行動指令、減少信息干擾、借用短缺刺激等
本質上都只有一個目的:用力按下用戶心中那個“購買開關”
(1) 低價高購:花少錢,買貴東西,你會覺得特別有價值感
(2) 十元換購:活動期間,可以用十元買到幾十元的東西
(3) 贈而不折:它不會折損你產品的價值感,但卻給了用戶同樣的獲得感
(4) 折上再折:如果必須用折扣,那就打折打到讓他震撼
以上就是如何增加轉化率的四個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任何問題歡迎在以下留言
以下是熱門文章的整 理 ,這裡是MARS的火星思維,期待與你一起成長進步
擺攤系列文章總整理,歡迎分享與提問歐,感謝你的支持~